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杨丽萍顶着质疑跳舞
· 这边书香正浓
· 扮靓“阅读嘉年华”
· 2亿元打造《太平洋》
· 见证人类兴衰发展 《古文明系列套装》国内引进发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边书香正浓
2007年上海书展走马观花
■本报记者 竺大文 文/摄
  想去书展看什么

  去书展当然是看书了。但是,也不尽然。看什么书,怎么看,都还有些说法。说真的,看书,是不是非去书展上看,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想起很多年前,到一个城市去出差或者旅游,总会惦记着找到当地的书店搜寻一番,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这种念头是越来越少了。书的流通已经不成问题,新华书店越开越大,很少有什么书是本地买不到的。万一真有个别偏门的书,还有网络书店,有网络的二手交易,即使是要怀一下旧,找一本多年前绝版的书,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一个书展,真的更像一次轻松的走马观花,轧闹猛,凑热闹,临市面,算是一次读书人的聚会吧。去之前约了几位朋友,大多也是这种心态。只有一位是下功夫找书的,证明是,我们都到了7楼,坐下休息,看看会场里放映的电影,他才淘到3楼呢。

  明星比新书抢眼

  书展的组织方肯定也意识到了这种变化。这次书展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有哪些新书上市,而是各种各样的和书有关的活动。走进书展的大门,看到安排得密密麻麻的250多项活动的日程表,直让人眼晕。在书展的每个时间段里,都有多项活动在同时进行着。

  其中最热闹的,当然是易中天、于丹等媒体名人的出现。《百家讲坛》好像在这里摆了个分坛,几位名嘴都在书展上聚头。

  不过,他们倒不一定是为自己的书吆喝,易中天和于丹,在《马瑞芳讲聊斋》的签售会上,摇身一变成了捧场者。主讲《历史上的和珅》而一炮打响的纪连海,与上海纪实频道《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一同签售起了节目的光盘。讲过《大唐西域记》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为申花足球队原老总楼世芳新作《坐看云起》写了一篇跋,还在书展上和他一起签售。

  这种大牌给“小牌”站台的手法,在歌坛早就习以为常了。现在出版商用起来也娴熟得很。

  有媒体评论,在这次书展上惟一能和《百家讲坛》名嘴们进行抗衡的,仍然是电视明星,比如李宇春。她三四个月前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我的音乐地图》,据说备货达上万册,主办方还在担心供不应求。

  不过,这倒并不说明,图书受到了电视的冲击,而应该更加客观地说,各种媒介彼此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所谓的明星,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局限在单个领域里,学者上电视,歌手写散文,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出版社“趋势为王”

  当然,活动再多,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书上的。

  有关调查显示,连年走低的国民阅读指数继续下滑,在图书生产、流通与消费之间已出现的恶性循环未见好转迹象。不过,在书展上,你会怀疑这些数据是不是有问题。这里到处都是书,都是读书人。

  周末的书展刚开始,由于在外等候的读者越聚越多,会场不得不提前半小时开门。并且在原来两个入口的基础上,又开通一临时入口。双休日还要加开夜场,展出时间从下午6点延长至晚上10点。

  记者在书展里转了一圈,除了一些正在举办活动的展台,大部分展区的人流量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什么厚此薄彼的情况。即使在经典作品的柜台前,在外文版图书的区域里,照样是挤满了人。

  不过,从出版方安排书的位置,活动的针对性上,倒是很可以看出一些读书的趋势。

  如前所述,文史类的图书仍然火爆,热门的作者一部分来自电视,一部分来自网络,却殊途同归,最后都落脚在纸质媒体上。这算不上新鲜的新闻,倒是一些本来仅为圈内人士熟悉的专业学者,也借着这股东风,被出版社挖掘出来,使人关注。

  比如,身为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长期研究史前神话,学术领域够冷的了。新作《熊图腾》被出版方按照畅销书对待。介绍说,这本书讲述了熊图腾这种更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老信仰,这不是像狼图腾这样的文学想像,而是有着真刀实枪考古依据与史料依据的神话溯源。叶教授也亲临书展现场,与读者互动,进行的签售活动。

  不管这种努力能够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值得欣慰的是,文史阅读经历了普及、戏说的阶段,逐渐深入起来。

  此外,实用类的图书,也是出版方的新宠,比如股票类的图书。在短短7天书展期间,姜金胜、郑昆今、林凡、王士雄、白青山等多名炒股高手现身书展现场举行签售讲座。

  股票类图书在经历了今年三四月份的大热之后,曾在五六月遭遇“跳水”行情,然而随着近期股票市场的复苏,股票书也再次大热。这就需要出版社也具备炒股一样的预测能力。大凡这些热门图书,无论是社科,还是文艺,考验的是出版社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总之,图书的出版周期不断缩短,热门作者争夺激烈,市场竞争日趋残酷。

  书展不光是卖书

  上海书展从刚开始的100多家到第二年的3000多家到今年的6000多家,其影响、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在不少展区,都可以发现精心设计,洋溢着浓厚的文化味的活动内容。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怀旧连环画阅读区,将石库门的场景也搬到了现场。读者不禁感叹,和小时候的感觉一模一样,我们就是看这样的书长大的,只不过那时候读的是伙伴们凑几分钱租来的旧书,现在免费读到的还是新书。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之前在上海说,书展给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增加了灵魂。世界上许多大都市,像纽约,既是美国的金融商业中心,也是出版中心。德国的法兰克福,每年10月的书展,都会成为城市盛大的节日。

  近年来,上海书展开放的文化集散功能日益显现,现在办书展,打破地域性界限非常重要,建立长三角文化阅读圈是很好的想法。今年照例又把最好的展位留给了外地出版单位。杭州的博库书城就在一楼占据了一个大大的展厅。不过,从更高的标准来看,本次书展活动虽然多,却缺乏强调的核心。

  比如,法兰克福书展去年的主宾国是韩国,在那段时间里,整个德国都洋溢着韩国文化的气息,电影、演出、电视剧,韩国文化随处可见。柳署长认为,国外的书展,不仅有主宾国制度,而且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上海书展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设立更鲜明、对市民对社会更有吸引力的主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这边书香正浓 ■本报记者 竺大文 文/摄 2007-8-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3F0003B58C[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