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PDF 版
· 驶入绿色发展快速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8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
驶入绿色发展快速路
  如果说水是桐乡开发区的魂,那么绿就是开发区的形,公园已成为开发区人不可缺少的公共休闲场所。在开发区随处可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细细品读桐乡开发区的“生态理念”就会发现,生态环境是开发区精心营造的发展平台。在平台之后,则是严格的环境制度的支撑;在平台之上,舞动的是极富生命力的“绿色经济”。

  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

  驶入绿色发展快速路

  开发区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建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并制订相应规划,落实相关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其列入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投入大量的经费,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

  开发区企业服务局设置了环境建设专职人员,对区内环境建设进行重点整治,并会同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监督,针对已经投产及正在开工的企业是否达到雨污分流、“三同时”情况(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法律规定)、排污许可证办理这三项程序的办理情况,在排查过程中所查企业都能做到厂区内的雨污分流,并办理了排污许可证。针对一些高能耗企业,要求他们每月上报节能减排成果,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责令说明原因、限期整改,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全区通报批评。

  在项目引进中,做到科学招商、绿色招商,主动与环保部门配合,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按照产业发展导向和专家意见把好环保关,将有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全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无污染的优质项目,为保持开发区的绿色环境及营造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开发区精挑细拣选项目,新批项目中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名列第一位。这期间,有多个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外资项目因高能耗、高污染而被拒之门外。2006年,一个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项目看中了开发区,但是该项目在生产产品时会排放出含有毒有异味的物质,面对巨资的诱惑,开发区坚决地拒绝了该项目落户;与此同时,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能耗少、污染排放强度低的“清洁绿色”项目如恒基伟业、恒纬光电等项目落户开发区,很好地诠释了开发区“科技立园、环保立园”的生态理念。

  遵循“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抓好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照产业规划,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审核引进项目,凡列入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禁止的、属于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业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在引进项目的后道服务中,开发区对区内所有在建和投产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严格把关和配合,使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放样前,开发区要求企业与城管办签订节能减排协议、交纳保证金,在建企业的建筑垃圾要求按指定地点堆放。企业开沟、挖掘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开发区要求企业投产前后实现雨污分流,达标排放。对此,开发区会同环保等部门对区内企业多次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开发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12月,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系列标准包含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内容,是生态环境方面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看重。因此,开发区获得ISO14000认证,在进一步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也督促着自己要更大力度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使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符合直至超越ISO14000认证的标准。

  近年来,开发区每年都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加强管网建设,工厂建到哪里,污水管道就铺到哪里,到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厂厂通管网。目前,桐乡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正在加速建设之中,该工程位于开发区三期内,是桐乡市重点工程,由申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承建,2006年6月份注册,总投资1016万美元,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根据区内企业污水排量情况分二期建设,一期为3万吨日处理能力。目前桩基工程已完成,今年8月份调试,预计10月份可投产。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必将大大地推动开发区的节能减排工作,为 “绿色开发区”工程的打造作出巨大贡献。

  对于区内一些高能耗企业,开发区要求他们改造原有落后设备,同时,开发区向市里申请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于企业一些引进节能技术的项目,大力扶持。

  节能减排是一面“旗帜”,桐乡经济开发区将坚持在她的指引下,以经济强盛打造绿色环保,以优质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一步一步朝着成为“桐乡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外商投资样板区和可持续发展新城区”的目标迈进。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驶入绿色发展快速路 2007-8-20 浙江日报000122007-08-20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7-08-20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7-08-2000010;浙江日报000122007-08-20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