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采访正在进行的羽毛球世锦赛,总能看到游人“肆无忌惮”地在草坪上玩耍,很是令人羡慕。
当然,这里是热带气候,植被保护很好。不过,在世界很多地方,无论是在悉尼奥运会的记者中心门前,还是在德国世界杯的赛场外,都随处可见白人“膀爷”躺在草地上沐浴阳光。
那北京奥运会呢?
前不久,关于天安门草地能不能躺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支持者认为,草地本来就是让人亲近的;而反对者认为,草地资源得来不易,人多了一人一脚就没了。
凭良心说,各有各的道理。但最后的结果就是,还是不能入内。
我们习惯性看到的告示牌就是“禁止践踏草坪”,践踏这词本身就是一贬义词。某种意义上,这本身就给进入草坪者定了性,争论胜负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往我们经常说的是征服自然,现在很少提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哪能征服呢?又哪能完全隔离开呢?
围上栅栏,禁止入内,让人们看草坪如看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这样的“参观”只会使两者越来越远。长此以往,田园牧歌成为了幻想,踏青更成了远古民俗,如无数的科幻小说那样,现代人如同钢铁都市里的零件,永远在灰色中运行。
与其禁止,组织者不妨多想想办法,如何提高人们的素质,在进入的时候少损伤些草坪,多带走些垃圾;园林工人如何尽可能地养护,或者让草坪不那么容易就被伤害。这看起来要比一个禁止的牌子复杂得多,但却要人性得多。
北京奥运会有个口号——绿色奥运。显然,这绝对不应该是关在动物园笼子内的绿色。新华社记者 树文 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