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创新发展 共建和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发展 共建和谐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推进新跨越
□ 徐月萍 陈福彬 林振文
  创新发展 共建和谐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推进新跨越

  □ 徐月萍 陈福彬 林振文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开发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民外合璧”,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力助推温州市实现第三次跨越。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基础,决定其在温州第三次跨越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借此契机,开发区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易初莲花”、 “百安居”国际连锁建材超市、“可口可乐”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身影频频出现在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从“民资高地”迈向“外资高地”,足见其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

  今年1~6月份,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9.3%,工业总产值130.7亿元,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7.8亿元,增长19.1%;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71亿元,增长率22.44%。开发区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开发区以深化“和馨行动”为契机,着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截至今年6月底,开发区参加社会保险单位达949家,参加养老保险1.68万人,医疗保险1.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1361人,参加生育、失业保险3.3万人。开发区还扎实推进“139富民攻坚计划”,新落实18家企业挂钩帮扶18个欠发达乡镇,结对企业达31家,落实结对帮扶资金120多万元。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背后,凝聚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民生和谐的重要力量。

  

  一种小小的检测试剂,可以揪出人体内藏着的某些隐性疾病。2006年,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清检测试剂”项目,问鼎国家火炬计划,并获得科技部125万元的科技资助。

  从创办时仅有5名员工、注册资金几十万元的小企业,到现在身价千万元的产业“新贵”,短短几年间,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力高科技快速升级,年收入的80%都来自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

  该公司自2003年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始,就以科技研发主导生产。获得国家级火炬计划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匀相法检测试剂”项目,投产以来已为维日康生物创造3000多万元的总收入,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像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热衷于科技创新的企业不少,如强盛石化公司研发的CNG常规站兼子站压缩机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获科技部无偿补助197.98万元,这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首次获得此项补助,也是温州市企业首次以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入选国家863计划。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赢得市场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把“利器”,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战略资源。

  创办于1994年的温州瑞气空分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获得飞速发展,如今,该公司是国内常温空分领域规模最大的设备制造商,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研制。瑞气公司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目前已获得16项国家专利,瑞气企业研发的节能型氮气纯化装置更是入选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随着企业的发展,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纷纷落户瑞气公司。

  据统计,如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25家,市级15家,区级32家。

  开发区成为企业自主创新乐园的背后,离不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发展全力构筑的自主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

  针对经济发展中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开发区财政年科技投入1200万元,推动全区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开发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区创建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加速企业项目与科研院所对接及产业化力度。目前,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和温州清华大学科研开发中心等载体,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海归”人员进开发区孵化、创业,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发、攻克技术难题,企业科研开发投入也进一步加大,科研合作“开花结果”。

  此外,开发区不仅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等国内高端科技项目展会,寻求商机,还在网络上为企业打造无形市场。

  开发区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独立设置的分市场,自运行以来,深受区内广大企业及国内高校院所欢迎,市场日趋活跃,企业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很快得到反馈,不少技术难题需求得到落实。中国特福隆集团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发布项目信息,与宁波一家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攻克技术难题,从专一做阀门进入做阀门控制电动器领域,引导集团跨越式发展。

  为有效保证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的良好运行,开发区在温州市率先制定出企业信息员制度、工作简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以及出台分市场奖励方法,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分市场已发布技术难题35项,发布科技成果信息120条,发布技术人才招聘信息70余条。

  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的成功运作,为开发区企业科技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搭建了技术交易、创新的新平台。

  政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如今,开发区已获国家级火炬计划16项,国家级创新基金6项,国家级新产品14项;省级火炬计划9项,省创新基金11项,省级新产品146项,省高新技术产品25个,入选省科技计划13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15项。

  

  企业是生产活动的细胞。如何引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降低生产中的物耗、能耗、水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通过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技术空间,进而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烟草行业辅料专业生产厂家之一。主导产品烟用接装纸(水松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涉及烟草、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

  立可达从原来一个新办小厂,发展成为年产值达3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离不开他们一次次的技术改造。立可达包装公司自2000年至2006年间,总共批准立项的技术改造项目达11个之多,计划总投资1.9个亿。技术改造直接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

  为促进企业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开发区每年都安排500万元作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资助的技改项目覆盖了开发区主要工业行业,其中包括制鞋、合成革、纺织等传统优势行业8个项目,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学制品等高新技术领域行业11个项目。据统计,2006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额23546万元,启动技术改造项目28个。

  今年上半年,技改投资再次成为开发区工业投入的一大亮点。在去年的基础上,开发区今年又陆续推出了装备制造业和节能减排专项技改计划,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改的财政扶持力度,以促进投资增长,改善投资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1~6月份,全区技改累计完成投资额1.2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6%,同比增长37.5%,完成年度任务额62%。通过技术改造破解了土地等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企业以技术改造为契机,重点围绕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来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项目实施有力推进了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润电机、欧龙电气、浙江云中马染织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涌现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优秀企业代表。同时区内的人本集团、正泰成套设备、立可达包装等五星、四星企业一直是开发区技改的典范,技改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华润电机公司通过技改,形成电喷泵总成系列产品70多个,率先在国内企业中批量生产适用于乙醇车用燃料的碳换向器电喷泵。汽车电喷泵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可取代进口同类产品。浙江云中马染织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改增加了麋皮绒和单面拉毛布等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施效益化成本管理节能降耗,一年降低成本140多万元。人本轴承通过技改新研发生产了“高精度、低噪音、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高档汽车轴承。

  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企业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离不开企业技术改造,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戴国森这样认为。技改的实施也使大多数企业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三废排放”,促进了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作出了榜样。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有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水池,十几尾鲤鱼在池中悠闲地游着,池面上漂着绿色的水莲,一股清澈的水流从不远处的一个管道中流出,注入到水池中,激起朵朵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就是开发区管委会与温州宏泰环保科技公司采用BOT运作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良好效果。

  开发区管委会陈叶挺副主任告诉笔者,这些清澈的水来自滨海园区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开发区企业的污水经过处理,已经达到国家级用水标准,”陈副主任指着不远处的污水处理厂说:“像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在滨海园区有2个,日处理污水能力已经达到了5万吨。另外一个6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这样园区的生产污水就可以完全消纳。”

  开发区不仅通过建设硬件设施来处理污水,还制定废水回收再利用方案来促进循环经济的推广。目前开发区制订的废水回收再利用方案已通过评审,通过市场化运作,工业污水——净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将大大缩减企业用水成本。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抓好环保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加强了对合成革等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治理。目前9家合成革企业的污染治理,在2005年向全国公开招标合成革污染治理方案的基础上,引导、督促9家合成革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废气治理设施,目前均已全部建成,并已通过验收。

  环保和节约已经成为开发区企业的道德和责任。永达利合成革公司首开先河,对尾气回收再利用开展试点,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如果进展顺利,两年收回成本应该不成问题。”永达利为合成革治污走循环经济之路作出了示范。

  为进一步减少企业燃煤锅炉对大气的污染,开发区引进香港上市公司新奥燃气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了滨海园区统一燃气供应站,并出台政策等鼓励、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同时,加强了固废治理,防止二次污染。滨海园区内目前年固废产生量为1.52万吨/年,其中生活垃圾1.46万吨/年,目前已落实好10亩的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场地,前期投资100多万元启动建设。3个垃圾转动站已开工建设。全区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生产、生活垃圾由环卫企业统一收集处理。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从2005年开始筹备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对区内30家主要重污染企业进行严密监控,该系统于2006年进入实施阶段。

  驱车来到昔日满目滩涂的滨海园区,一个绿色生态园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滨海大道笔直宽阔、新式厂房拔地而起……投资每平方公里达2.5亿元左右的“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其中滨海园区内部配套管网目前已铺设雨水、污水和给水管道各130公里。已投产企业做到了雨污分流,所有污水统一收集治理后一并纳入市政管网,起步区6平方公里的排水管网已全部建成、贯通。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区将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开发区将推进“三年倍增计划”和“综合投资环境升位计划”,显著提升产业层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力争到2010年居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上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区致力于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装备提升、工艺改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运用等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结构优化提升。继续加大工业性投入,分步实施制鞋、服装、机械、电气等行业性技术改造计划,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抓好产业合理布局。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研发在高新园区、制造在滨海园区、服务在龙湾园区,形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一区三园”格局。依托原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开发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功能和产业集聚功能,以滨海园区为中心,龙湾园区和高新园区为支撑,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扶植龙头企业集团,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化先进制造功能,走新兴工业化之路。

  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开发区将以产业内和产业间融合互动为核心,以“量质并举、突出重点、错位发展”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四两拨千斤的功能,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功能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

  针对目前实际可用土地资源总量不多的现状,开发区将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招商选资。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切实推进招商选资模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实现开发区经济规模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招商模式的“两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两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以供地为主的招商,向供地和“零供地”、“少供地”并重的招商转变。二是要从过去以工业项目为主的招商,向工业项目、基础设施、社会配套并重的招商转变。三个提高,一是进一步提高供地项目门槛和标准,推行工业用地的“招拍挂”,按照新的政策和规定进行规范操作,重点引进土地节约、单位产出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二是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标准,每亩用地注册资金不低于30万美元,容积率不低于1.5。三是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使新入区的供地项目每亩工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

  为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建设,开发区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

  开发区将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监测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监管通报全区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况,建立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启动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进一步在企业中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抓好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确保环保制度落实,力争新建设项目和环保配套设施“三同时”执行率、验收率达到95%以上。

  与此同时,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以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等“四个环境”为目标,打造和谐开发区。

  为此,开发区将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平安开发区”;通过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发区将进一步激活自主创新意识,培育科技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争取实现独立办学;全面推进文化工作,建设文化新区,并且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

  随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一系列民生系统工程在不断构建和完善,一个创新和谐的新型工业园区,正以她的勃勃生机实现新的跨越!摄影:刘海鸣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创新发展 共建和谐 □ 徐月萍 陈福彬 林振文 2007-8-17 浙江日报000082007-08-17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7-08-1700004;浙江日报000082007-08-1700033;浙江日报000082007-08-17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7-08-17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