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在国际合作中形成集成优势
· 中央下拨100万元党费专项补助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
· 连续降雨缓解旱情
· 高山菜农
住上廉租公寓
· 牵着“奶牛”卖“牛奶”
· 盼有更多人看得起电影
· 地下收油站背后的公车“油耗子”
· 宁海打造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
· 银行贷款给农民 政府给银行发补贴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来浙考察
· 三门县政协公开向群众
征集提案线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盼有更多人看得起电影
孙 静
  日前,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举办8周年店庆活动,以8元钱的超低价出售当天电影票时,引来大批观众。1万多张票迅速被抢购一空。

  一次平常的院庆促销活动,何以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呢?

  轰动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涉及生产者、影院和观众,几方各有其自身利益,彼此间正进行着一种博弈。

  生产者说,现在是电影市场的“大片时代”——大投入、大场面、大明星、大制作,没个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投资拍不成片,票价高点也是应该的。

  影院方说,买进的拷贝本身价格就高,再加上这个费那个费的,成本太大,降价的空间有限。

  但一些普通观众却说,电影啊电影,想说爱你不容易!一张电影票三五十元,一家三口最基本的花费也要一百多元,普通家庭消费不起,只好从网上下载或者看盗版碟片……

  电影票价不能高于本国普通劳动者月收入的1%,这已是各国电影市场不成文的规则。中国电影的消费者80%是工薪阶层,几十元的标价又有多少人能常去光顾?昂贵的票价无形中成了一道篱笆,把大批观众挡在了影院门外。观众冷落了电影市场,这个市场也就萎缩了,这是一种必然。

  面对电影市场的困境,有识之士认为,办法还是有的。如,除了“大片”,电影的制片人能否拍出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中片”、“小片”呢?毕竟,“大片”不是电影的全部,不是进军国际电影市场的唯一路径。像夺得威尼斯电影金狮奖的《三峡好人》,投资额为800万元人民币;今年年初取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和一度风靡全国、引得张艺谋也自掏腰包去影院看的《疯狂的石头》,也是小成本制作,这些都是极好的印证。

  再如,可否让一些大型电影院走“低票价大厅化”路线?如今,电影票价一直居高不下,一个原因在于,电影放映业走“高票价小厅化”的路线。新建的电影院大都装修豪华,实行小厅放映,放弃了规模经济的效益。其实,影厅实行低票价还是有利可图的。我们算一笔简单的账:如果中国有2亿人次的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票价每人10元人民币,那么就会有20亿元的票房,等于2005年全国票房20亿元总和。如果哪天票价跌到10元一张,大众的艺术重新回归大众,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买票支持,拒看盗版碟片。

  电影始终是大众的艺术。自从电影问世,就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看电影是一种乐趣,从来不是什么城市白领阶层独享的,也不是所谓的“小资”们的奢侈品。降低门坎把观众请回来;放下身段,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普通人的题材加以创作,更有利电影市场的稳定、发展与繁荣。这,无疑是一条正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盼有更多人看得起电影 孙 静 2007-8-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32002C9470[A1-孙静≈B1-张永贵≈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