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情迷红色军品
· 错收短信 相隔千里伸援手
· 卖字养家 无臂书法家南北迁徙
· “豆腐老板”迷上地理
· 网上行乞 的哥演绎邻里情
· 落户中国 九旬美国老太变卖家产
· 一台刷卡机,办个私家小“银行”?
· 民工家的团聚夏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豆腐老板”迷上地理
■本报记者 金敖生 上虞日报记者 宋彦佩
  上虞南端的覆卮山半山腰有一处气势磅礴的石河群,最近被专家确认为我国中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最大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极其罕见。当地有关单位正在规划开发这群石河。发现这处惊世冰川遗迹的过程,与当地一位豆制品厂的老板杜又常紧密相联。

  覆卮山海拔860多米,有着十余条大大小小的石河,当地村民称其为“石浪”。这些呈灰褐色的巨石,由山岗而下,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蜿蜒数里,形如奔流不息的河流。当地传说是仙人原准备在此建桥,后因故改变主意不建了,便将从别处运来的巨石遗留于此。

  传说毕竟是传说,这么多巨石的成因到底是什么?生性爱琢磨的杜又常,26岁那年与同伴去爬此山时,首次看到这奇异的石河,就开始寻找答案。

  近两年新昌万马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报道相继见诸报端,杜又常看了报道中的巨石群组图,觉得与覆卮山上的“石河”很相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上摄像机和照相机去覆卮山实地考察,并在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特别是知道权威专家韩同林教授来虞考察并确定具体行程后,杜又常跑覆卮山更勤了。他认为专家考察不可能停留很多天,必须先行准备好大量的基础性资料,以方便专家考察。

  杜又常自己经营一个豆制品作坊。为了争取考察时间,他每天提早一二小时生产。本来做豆制品是一边打浆一边生产,按正常生产流程,每天生产结束要到下午2点多。杜又常为了考察,放弃了很多生意,特别是专家来前的一个月,天气炎热,每天提早打浆,来不及冷却,常常臭掉好几桶豆浆,每天要损失千把块。那段时间,杜又常仿佛与时间作着赛跑。七八月间,烈日炎炎,酷热难挡,杜又常却全然不顾这些。每天,他等忙完生产,便带上干粮、防暑药品、钅郎头、柴刀之类工具,开车直奔覆卮山。

  多次攀爬中,杜又常找到了如冰臼、冰石河、冰溜面等10多种疑似冰川遗迹的地貌特征,他将这些拍成照片,寄给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教授,对方初步确定为冰川遗迹。去年8月下旬,韩同林教授与陈尚平教授应邀来虞正式考察覆卮山地貌。很快他们确认石河是形成于200余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类别为石冰川,在国内外罕见,堪称世界奇观。

  权威专家的最终认同,使杜又常辛苦没有白费,也圆了他破解覆卮山石河之谜的梦想。现在他对石河的每块石头已产生感情,有空仍爱去那儿看看,并在业余时间继续钻研有关冰川遗迹方面的学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调查 00016 “豆腐老板”迷上地理 ■本报记者 金敖生 上虞日报记者 宋彦佩 2007-8-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37002F17FC[A1-系统管理员≈B1-信息技术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