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安吉8月14日电(记者 楼欣建 安吉县报道组 钦国伟 祁乐乐) 这几天,清华大学史学博士魏万磊在安吉县良朋镇迂迢村摆开了“场子”,请来了近百名干部群众,“点评”他刚完成《迂迢村农民书画研究》报告初稿,并为村里的书画爱好者开办系列讲座,村民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在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康洪亮高兴地说:“魏博士帮助我们村里‘种文化’,讲得太好了!”
小魏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同时对艺术史等多有涉猎,是一位颇具实力的年轻学者。近年来,他已发表论文80多篇。据小魏介绍,浙江日报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的报道引起他的深思和兴趣,为此,他申报了“迂迢农民书画研究”作为暑期社会实践课题,被清华大学列为重点课题之一。他说,将通过在迂迢村一个半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对迂迢农民书画文化的渊源进行研究和考证;研究迂迢农民书画与一般艺术的区别及其自身特点;通过研究迂迢农民书画文化,促进其形成特色文化产业。
“对于本报农民‘种文化’报道学术界有何评价?”小魏回答说,现在的易中天和于丹、余华现象,说明普通大众渴求文化,如何实现精英文化和大众的对接已经备受学术界关注。浙江日报力度罕见的农民“种文化”报道,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因为其较好地反映了大众文化及它们的“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也为城乡文化的对接、互动提供了丰富信息和有益经验。
他说,由传统的送文化到现在的“种文化”,是提高农民生存力、意志力、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来重视农民文化研究,尤其重点关注率先富起来的浙江农民“种文化”活动,对于“迂迢农民书画研究”课题立项、研究给予极大重视。
今年28岁的小魏7月10日来到迂迢村后,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办了不少实事。他不顾天气炎热,挨家挨户走访爱好书画的农民,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经历和学习、创作状况进行详尽调查,针对他们当中不少人以自学为主、缺乏系统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精心准备了大量材料,为农民推出书画基础知识、迂迢农民画内涵和表现形式、以书画为载体推动经济发展等系列讲座,对10多名农民书画家重点跟踪了解,引导他们发掘自身亮点。同时对村里正在规划的1400余平方米迂迢农民书画院和千米书画长廊提出了10多条建议,受到市县镇村主管领导高度好评,已被规划设计人员一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