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专版
3  4  
PDF 版
·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
努力打造大都市经济圈(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
努力打造大都市经济圈(二)

——桐庐县江南镇、凤川镇解读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

  努力打造大都市经济圈

  (二)

  ——桐庐县江南镇、凤川镇解读

  抢抓机遇不动摇

  奋蹄扬鞭不松劲

  敢教江南换新颜

  中共江南镇委员会书记 储志林

  

  杭千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江南镇主动接轨杭州、上海大都市,融入都市经济圈“桥头堡”和“东大门”的地位及其作用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这种区位优势和战略导向如今显得愈来愈突出。毋容置疑,抢抓机遇,奋蹄扬鞭,敢教江南换新颜,已经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重任,更是江南镇5万多人民翘首以盼的希望!

  如果说过去三年是“三镇合一”平稳过渡期的话,那么今后五年就是江南镇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重要时期。站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起跑线上,面对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江南镇如何抢抓机遇,奋蹄扬鞭,振奋精神,众志成城,排除万难,真抓实干,把宏伟蓝图转变为真正的现实,这是我们镇党委第一位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镇党委最大的政治。作为桐庐县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第一棒”、前沿阵地,我们的发展战略是:

  首先,把加快发展高速公路经济作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重点,实施“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开放活镇、和谐兴镇”四大战略,打造实力江南、活力江南、平安江南、和谐江南,变“东大门”、“第一棒”、“前沿阵地”为敢教江南换新颜,奋蹄扬鞭的强势“助推器”;变区位优势为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条件优势;变大镇为强镇的促进优势,致使成为桐庐高速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全国千强镇”和全县“一主一副五极”的排名不断前移。

  说实话,目前江南镇仍处在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阶段。但是,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不会有半点懈怠和倦意。我们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要实现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高速公路经济、主攻工业不动摇,搭建和拓展工业发展大平台,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看到我们的党委是办实事的党委,是说话算数的党委,是能够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抓经济、聚精会神促发展,敢教江南换新颜的党委,从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意气风发,只争朝夕,努力争取实现工业经济翻番目标。

  当前,江南镇正处在着力推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大刀阔斧地推进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时期,有的企业已经陆续落户在工业功能区,它的全面铺开和已经取得的实质性进展,直接关系到“工业强镇”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关系到江南镇5万多人民发展希望的憧憬。自从江南镇拉开发展高速公路经济主战场——工业功能区的框架以来,不仅全镇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就连全镇老百姓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头论足的少了,支持发展的人多了;寻衅闹事的少了,参与发展的人多了;闲着没事干的少了,要求加快发展的人多了。

  其次,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江南镇目前招大商、招好商的平台已经基本搭建成功,下一步最最重要的是在软实力上下功夫。镇党委一致认为,配强招商引资工作班子是关键,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务必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继续积极探索创新招商引资新途径,以诚信的政策、一流的服务、过硬的招商引资载体和有效的手段力求招商引资有重大突破。在优化软环境方面,以“作风建设年”为载体,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为招商引资服务,力求在“好、准、早、快”字上出实招。在具体服务措施上,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厂一策”,吸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落户,把培育新型块状特色经济作为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亮点,致力提升新型块状特色经济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0 年,新增亿元企业5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78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值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65%。

  再次,坚持“建区造城”并重,实现城镇功能与工业功能区、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今后五年,江南镇的城镇化建设将以完善规划、加快行政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不断探索城镇建设管理新体制,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新水平,以促进人口向新城区和中心村集聚为抓手,大力推进和活跃商贸服务业,发展房地产业,开发旅游业,做大饮食服务业。同时坚持以镇带村、以工促农,落实扶农强农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统筹发展战略,提高人民品质生活水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努力推进村庄规划,以”空心村“整治为抓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要加强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与此同时,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以打造“科教江南、平安江南、绿色江南、法治江南、文明江南、和谐江南“为载体,全面提升江南镇创业环境和文明程度,牢牢把握杭千高速开通带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奋蹄扬鞭不松劲,大力促进江南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力争江南镇早日换新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拉开框架 调整方略 促进发展

  中共江南镇委员会副书记、镇长    王小龙

  从杭州南,上杭千高速到深澳出口下高速,就到了桐庐县江南镇,车程才20多分钟。显而易见,江南镇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非常的好,江南镇已成为名副其实桐庐县的东大门,大力发展高速度公路经济的“桥头堡”、“第一棒”,这既是时代恩赐我们的良机,又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相反地,如果我们再不及时地抓住杭千高速开通给我们带来的大好机遇,那就要落后,就对不起上级党委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对不起江南镇5万多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爱和信任。因此,我们反复权衡,或请领导、专家把脉,或召开“诸葛亮”会议,反思为什么这么些年来,江南镇的发展步子不够快,面貌改变缓慢,人们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呢?大家一致认为责任在我们领导,原因在我们政府。因此,我们为把握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把拉开框架、调整方略、促进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毫不松动。

  拉开框架,就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开拓工业功能区,锁定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主战场、主平台。从江南镇的区位优势看,它的特点非常明显,东面与富阳接壤,西面近邻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北面是美丽的富春江,南面可谓一环是320国道,二环是杭新景高速大动脉。工业功能区分为两个区块,一区块:东至黄山路,南至320国道,西至中心大道,北至滨江路,规划面积4707亩。二区块,东至规划中的江源路,南至杭新景高速公路500米控制线,西至大源溪,北至320国道,规划面积1859亩(该区块已列入凤川——江南工业功能区规划),两个区块面积6566亩。第一期1027亩,投入4500多万元,“五通一平”工程全面启动,两条主干道支撑起整个大框架。一条是振兴东路,道路长570米,宽20米,已竣工投入使用;另一条是中心路,道路长1700米,宽30米,9月底可以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江南镇尽管还存在不少困难、不少问题,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置身在江南镇,仿佛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大气、开放、建设的场面,一场高起点、大手笔的高速公路经济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调整方略,就是把全镇5万多干部群众,从过去抓稳定、谋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到现在合心合力抓发展、促稳定的思路上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江南镇(三镇合并之前在内)长期以来每年或多或少要出现稳定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来牵制当地党委、政府的不少精力。因此,到合并江南镇后依然将当地的维护稳定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尽管如此,抓稳定、谋发展,稳定问题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没有大的突破。本届党委、政府一致认为,一味地依靠抓稳定,再谋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应该先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社会真正发展了,让广大老百姓看到发展的希望,让他们真正能够富裕起来,稳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确定了第一位是发展,再促稳定的工作方略以后,镇党委、政府凭借杭千高速公路开通以后带来的大好机遇,把发展的重心定位在拓展工业功能区、发展高速公路经济上,把争论、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功能区内,随处可以看到机器声隆隆,一个促发展、话发展、参与发展的场面正在显露端倪。值得欣慰的是在工业功能区内征地2000多亩,涉及几百户农家,在预定时间内顺利办完相关手续。这在过去想都不敢的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事实再一次佐证,发展方略的调整是正确的,只要政府为发展、为群众着想,群众一定会支持我们的事业。

  促进发展,就是充分运用工业功能区这个主平台、搭就的大框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江南镇,发展的大平台已经基本搭就,纳入杭州、上海大都市经济圈的硬件条件已经成熟,关键是在招商引资的软实力上做文章,实施“您带项目来,所有的一切手续我替您办妥”的“保姆式”服务,让投资者放心、舒心。目前,一家投资3328万元的现代服饰公司正落户在工业功能区;投资3000多万元的天一农化公司正准备启动生产;投资4000万元的森乐公司正在安装生产设备;总投资达3个亿的中泰公司,300万元启动资金正式到位;投资5.9亿的环益公司,2150万元的启动资金也正式到位等等。因而,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谈妥的项目早签约,签约的项目早动工,动工的项目早投产,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江南镇大发展的到来。

  以“园区建设年”和“深化工业服务年”为抓手,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在杭千高速深澳出口处附近,即江南镇原来一家歇业的箱包工厂内,昔日的闹猛场面仿佛又再度出现,可不同的是掌舵这家企业的主人已经替换成了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9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年生产除草剂产品达6565吨,是国家农业部的定点企业。公司业务经理林先生告诉我们,为了投资扩大再生产,公司先后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分别前往江苏、山东以及浙江的其它一些地方进行考察、对比,最后觉得江南镇是他们投资最佳选择的地方。问及其中奥妙,林经理不假思索地说:“江南镇不仅交通十分方便,而且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特别突出,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真是有求必应,我们公司在这里投资创业,十分的踏实。”

  江南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发展高速公路经济领导小组,以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拓展工业功能区为主旋律,坚持招商引资为“一号工程”不动摇。为了使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他们以“园区建设年”和“深化工业服务年”为载体,在广大党员干部和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及时开展“经济发展大讨论”和“重发展、讲稳定、求和谐”的教育活动,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为企业真心诚意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江南镇还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以抓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为龙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对服务品质、劳动纪律的专项检查,完善车辆管理和公务接待等制度,解决突出问题,镇主要领导带头走进矛盾切实解决问题,全面树立干部队伍精神振奋,注重实效,以实绩论英雄的新形象。正因为如此,除了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义无反顾地选择江南镇外,仅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0多家企业要落户江南镇。事出有偶,浙江森乐公司像浙江天一农化公司一样,选择江南镇原来一家厂房竣工、却没有投产的造纸企业,利用已经建好的大型厂房,盘活存量资产,目前正在陆续运抵设备进行安装,不日一批批不锈钢制品将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投放市场。上海大众钢构和浙江中泰钢构两家投资企业,决定在江南镇投资以后,分别将100万元和300万元的定金打到了江南镇的财户账上。更值得庆幸的是浙江环益资源有限公司看中江南镇的投资环境以后,投资5.9亿元,在项目尚未启动之前,就打入2150万元保证金,这不仅体现了外来投资者对江南镇投资硬环境的认可和投资软环境的信赖,同时也说明了江南镇“园区建设年”、“深化工业服务年”和“作风建设年”落到实处,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根据初步统计,至6月底,江南镇共引进项目9个,协议资金71550万元,实际投入6200万元。□ 文/施 彧

  进得来 安得下 发得起 做得大

  中共凤川镇委员会副书记、镇长 周海静

  凤川镇一举摘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的桂冠,不是没有理由的,事实是最好的佐证。在2003年初的时候,一位经营橱具的温州客商,通过朋友介绍来到凤川镇,看了当地的投资发展环境以后,计划投资1500万元,征地75亩,当时每亩用地价格为4万元。说实话,初来乍到,这位投资商对凤川镇的投资发展环境还没有完全了解,到2004年把需要征地75亩的协议也彻底给撤了,就奔赴浙江以及江苏等一些地方去寻找新的发展平台,结果一大圈兜下来,时间已经过去4年多了,到今年上半年,还是跑回凤川镇来要求继续投资办厂,我们政府依然十分欢迎,但是现在土地的价格已经免谈了,每亩用地的价格已经窜升到了10万余元,即使这样的土地价位,这位投资商却无怨无悔选择了在凤川投资办厂。事后,这位投资商掏出了他的心理话:“高速公路开通以后,让我看到了在凤川投资创业前程似锦的希望;像凤川这样,交通十分便捷、老百姓十分理解和支持投资商、政府服务十分到位值得投资创业的地方,比较起来凤川镇的优势是第一的。”

  高速路网造就了一个地方发达的运输能力、飞速的信息传递、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等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到凤川镇投资创业的企业不仅是如此进得来,更重要的是安得下、发得起、做得大。第一家台资企业进来到现在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可是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搬迁到别的地方去,而且在凤川发展,企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看好。如今凤川镇有规模企业20余家,其中绝大数是外来投资企业,有台资企业,有新加坡独资企业,还有杭州、温州、绍兴等浙商企业。

  特别要提及的是台资企业桦桐家私集团公司,1999年,桦桐家私从收购凤川镇一家已经歇业的围巾厂6000平方米厂房开始起步,到如今已成为桐庐县最大的生产企业了。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桦桐家私集团公司第二期发展战略,征地150亩,是一次大手笔的行动,这个消息被浙北地区的一个县获悉了,他们也给了桦桐家私非常优惠的政策,这个县的县长还亲自跑过来邀请公司老总去那边投资兴业;而对于桦桐家私集团公司来说,如果把第二期工程搬到那边去,每年还可以节省三四百万元的运输费用。在这样的诱惑面前,桦桐家私集团公司决策者还是确定在凤川镇再投资、再发展。桦桐家私集团公司决策者直言,凤川这个地方投资环境好,不是光凭嘴说说的,它有其真正的内涵,政府服务过硬,企业只管生产,一切手续都会办妥;另一个方面凤川镇的群众也很好,他们认认真真管好自己的家,当好自己的职工,也不会来打扰企业生产。

  外来投资商对凤川镇投资发展环境予以高度评价,但是作为我们政府从来不会沾沾自喜,而是经常不断地教育干部、影响群众,对企业始终如一,服务——服务——再服务。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就是紧紧抓住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这一主线,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切实抓住高速公路开通给我们带来的大好机遇,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抓好政府职能转变,真正使政府实现从“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和跨越,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凤川镇是都市城郊、是桐庐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的一极;工业功能区是无缝接轨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的腹地、是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主战场;是外来投资者创业发展的乐园等理念。打响外来投资者在凤川镇创业发展“进得来、安得下、发得起、做得大”的品牌,致力打造桐庐东部装备制造业基地,让凤川这块投资热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奋力拓宽发展腹地

  用心打造增长一极

  全面建设和谐凤川

  中共凤川镇委员会书记 王先勇

  国家交通部总工程师周海涛说:“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运输能力、速度、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凤川镇这几年和全省其它交通发达地区一样,高速路网、黄金水道不断完善,使凤川镇与杭州、上海、宁波、温州、义乌等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了,跨越式地突出了重要增长“一极”的地位,工业功能区成为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的第二期拓展腹地,外来投资者热土的条件水到渠成,接轨杭州、上海都市经济圈已成为主旋律,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定框架、二年有摸样、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目标充满必胜信心。简言之,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以下六大优势,奋力拓宽发展腹地,用心打造增长一极,全面建设和谐凤川,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高速公路经济优势,只争朝夕,快马扬鞭,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好的业绩来。

  交通优势——凤川镇位于桐庐县城的东大门,距杭州南51公里,车程只需25分钟。凤川工业功能区位于沪、杭、甬高速公路经济发展区域“金三角”交汇处,浙江省4小时交通、经济、生活圈的核心地带,同时又是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南翼。320国道、杭新景(杭千)高速、县城东连接线、江南公路和富春江黄金水道等“四横一纵”水陆交通贯穿全境,是区域交通中的重要节点。

  区位优势——作为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第二期腹地的凤川工业功能区,南依杭新景高速公路,北临美丽的富春江,距离萧山国际机场70公里,上海、宁波港口各260公里,与年吞吐量500万吨的富春江综合码头仅2公里。功能区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等设施与桐庐经济开发区全面对接,并共享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22万伏变电所1座、11万伏变电所2座。

  空间优势——凤川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地理位置依山傍水,放眼尽是低丘缓坡,其间绿色空间通透。工业功能区总体规划面积为8.54平方公里,目前已有5500亩待置换用地,其中1650亩已通过省政府审批为建设用地,这里不仅是凤川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主战场,同样是桐庐县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核心区块。

  产业优势——外来投资者热土的声誉主要得益于凤川镇工业功能区优美的投资发展环境。桐庐县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桦桐家私集团、维力佳食品公司、杭州铁科公司、伊都箱包公司等一大批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到凤川投资创业,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发得起、做得大,初步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为特色的现代皮业轻工和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优势,凤川镇的现代皮业轻工工业功能区被评为“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

  人文优势——据说,在三国时期,凤川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孙权的父亲将其祖母的墓地转移至天子岗,凤川也因此得名“悔岗”,后来又演化为“翙岗”。元末名士刘伯温曾在此寓居讲学,还挥毫写下了“凤翙高岗”的巨匾。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不断造就了大气、开放、友好、淳朴的凤川人民,也正因如此,凤川镇亲商、安商、扶商氛围浓厚,全镇现有规模企业中外来投资企业就占80%。

  政策优势——“十一五”期间,我省提出要把环杭州湾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黄金产业带”,杭州市政府将高速公路沿线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桐庐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凤川为桐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在政策上给予凤川工业功能区大幅度倾斜,享受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同等优惠政策。

  依托现代城镇承载力

  做优做强工业功能区

  凤川镇的工业功能区就是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第二期开发腹地。它的诞生主要得益于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桐庐综合码头(被称之为富春江黄金水道)建设的着力推进;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把凤川列入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的一极;更得益于凤川工业功能区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首先它具备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东扩南进的巨大空间,那里有着大片的低丘缓坡,其间绿色通透;其次那里有着承载县城都市功能“四横一纵”的发达交通网架;再次凤川镇的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发展、带来了致富、带来了和谐。因此,广大干部群众非常拥护和支持做大做强工业功能区,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黄金水道经济。

  凤川镇工业功能区西接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东连大源溪,南临杭新景(杭千)高速,北依美丽的富春江。它的启动建设,标志着凤川镇无缝对接县城、接轨杭州、上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已经搭建成功。工业功能区总面积8.4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7平方公里,第一区块1646亩,已完成“七通一平”80%的工程量;第二区块1450亩已经征用到位,正在报批;第三区块1800亩,今年末启动实物调查等工作;第四区块800亩安排到明年6月份启动。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和快速推进已成为凤川镇党委、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之一,他们坚持每旬有督查,每月有总结,事事抓落实,桩桩到位,努力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定框架、二年有模样、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的宏伟目标。

  凤川镇工业功能区无缝承接县城都市功能的条件十分成熟。凤川镇党委、政府非常明确“建区造城”必须双管齐下,没有城市功能的依托,工业功能区是做不强也是做不大的,他们在“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上已经将城市化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注重规划建设,完善公建配套。同时工业功能区与县城、杭州、上海遍布了“四横一纵”交通大网络,四横是指杭新景(杭千)高速、320国道、江南公路、富春江黄金水道,可通航每艘船500吨的承载量;一纵就是东连接线。

  凤川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过去整个凤川镇上只有几家馄饨小吃店,如今企业发展了,企业职工达到1万多人,单单桦桐家私集团公司的职工就有2000多人,职工不仅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而且聚集了旺盛的人气,带动了物流、消费流、信息流,镇上可租的房子全部租光,房租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镇上三产服务业发展了,集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就在桦桐家私集团启动第二期扩大生产规模150亩征地工作中,涉及到9个村近百户村民的土地,仅用了20天时间就顺利办完了相关手续。一位温州投资者,在凤川创办杭州铁科公司,2004年1月征用地12亩,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由于企业生产业务迅速发展,今年又征地30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老总告诉笔者说,他自2004年初到凤川镇投资办厂至今,没有回过一趟温州老家,今年还把年迈的父母亲接到了凤川镇安居下来,致力做优做强企业的信心倍增。

  □ 文/阎彦琪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
努力打造大都市经济圈(二)
2007-8-14 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10;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11;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09;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20;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33;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08;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12;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23;浙江日报000142007-08-14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