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读大学,不一定非得在家门口
· 陈墨积压20年卖不出
· 红绿灯的小研究得了全国大奖
· 恐龙家族新添“浙江龙”
· 浓郁“海味”飘过来
· 浓郁“海味”飘过来
· 《南京》让人潸然泪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已近尾声,各批次省内院校均爆满,即使在征求志愿时,省内院校也均受到考生热捧——
读大学,不一定非得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薛平
  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近尾声,从文理科四批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浙江考生不太愿意离开家乡。记者昨天在杭州市教育考试院文理科第四批征求志愿现场看到,不多的几所进入征求志愿的省内院校受到考生热捧,有的低分考生宁愿失去今年上大学的机会也不愿到省外院校去上学。

  省内高校一直是我省考生填报的热点,今年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尤其是从第二批招生开始,省内高校生源全线爆满,部分院校线上人数甚至超过计划数一倍多。第二批的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理科投档线均接近重点线;第四批省内65所院校中只有6所学校生源相对不足,其余均生源丰富。

  浙江经济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近年来我省高校质量提高、得到考生认同,因此,一些考生愿意在省内读大学,而家长也不希望孩子远行,这是导致省内院校生源批批爆满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是家长担心孩子到省外读大学生活不习惯,另外也是为今后的就业考虑。现在的考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回到身边。台州的一位家长要求考生各批次的院校志愿都填省内院校,他对笔者说,在省内读大学,今后毕业实习、找工作比较方便。

  而在一家省级单位工作的汪先生说,孩子读大学应该让他走得远一点,可以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另外,据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统计,这几年省内院校毕业生与省外院校浙江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差不多。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要一味“排斥”省外院校。

  省内院校招生量大也是不少考生选择“家门口大学”的一大原因。像文理科第二批招生中,省内26所院校的招生规模达到2.87万名,占该批次招生计划总数的70.9%。一位考生家长对记者说,省外院校有的一个专业只招六七个人,我们不敢填,省内院校每个专业招生量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填了可能保险点。结果,招的多,填报的考生更多,水涨船高,从而使省内院校今年的投档线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后,很多考生都把往年生源不足的个别省内高校作为保底,导致这些往年需要补报才能招满的院校,今年的投档线也都超过了批次分数线。

  另外,省外院校在考生和家长中知名度不高也是考生不愿填报的一个原因。其实外地也有不少办学历史久、师资强的院校,今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先到学校的网站及以前的毕业生中了解院校的情况。

  据了解,考生不愿报考外地院校的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地也同样存在。为了鼓励本地学生报考外地院校,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台了包括上大学不迁户口、建立就业信息登记表等优惠政策。近年来,为鼓励上海考生踊跃报考外省市院校,上海还出台了一、二志愿填报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本报杭州8月13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读大学,不一定非得在家门口 2007-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3500456697[A1-张冬素≈A5-薛平 ≈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