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读大学,不一定非得在家门口
· 陈墨积压20年卖不出
· 红绿灯的小研究得了全国大奖
· 恐龙家族新添“浙江龙”
· 浓郁“海味”飘过来
· 浓郁“海味”飘过来
· 《南京》让人潸然泪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房四宝要申遗 笔墨纸砚现困境
陈墨积压20年卖不出
  本报讯 据新闻晚报报道 近日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传出消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房四宝正在启动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最快明年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申遗的,往往是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的文化遗产。文房四宝现况如何?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千年湖笔面临失传

  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以浙江善琏制造的为上品,人称“湖笔”,相传创自秦代大将蒙恬。据善琏含山湖笔厂厂长钱建梁介绍,湖笔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大大小小可细分出一百二十多道工序,都必须由纯手工完成。

  制作湖笔,对原料的选取也非常严格,羊毫一般只选取杭嘉湖一带的白山羊腋下、脖子下的毛,这两部位较少摩擦,在毫的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蘸墨后笔锋仍能保持尖锥形,而狼毫笔用的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来自遥远的东北。

  湖州市湖笔行业协会会长许阿乔说,湖笔制造已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了。目前整个协会有五十多个成员,但真正形成规模的只有三家,其他的厂子,一般也就雇佣七八个工人。

  湖笔衰退的更大原因,则是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全年生产的65万支湖笔中,一半供出口,主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国内的孩子不用学了,就一些老人还写写毛笔字,但韩国和日本的学校规定小孩都要学,每一批订单量都比国内大很多。”

  石料稀缺好砚难觅

  端砚号称四大名砚之首,是此次申遗活动中“砚”的代表。据称,广东省肇庆有十个端砚矿坑,最珍贵的是“老坑”,那里出产的砚台材质最优,“天然滋润,不吃水”,墨汁存放几个月也不会干。今年浙江西泠拍卖会以65万高价拍出一方端砚。

  由于端砚石料越开越少,为保护珍稀石料,“老坑”迄今已封坑4年,而近年来石料被用于造型雕刻,更加剧了端砚材料稀缺的窘境。

  市场太小陈墨太多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墨业,尽在徽州”的说法。清代全盛时期,它占据了全国90%的墨市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只要读书写字,人人都要用徽墨。

  但在文房四宝式微的今天,墨也没能幸免。

  在上海福州路上的古籍书店,依次排列的众多徽墨当中,因为库存积压,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虽然这些墨块出墨多,光泽度高,但还是一直无人问津。

  目前,墨块总体市场低迷,购买者以小学生居多,可他们并不在意墨的质量、质地以及圆润度等要素。而更多的家长虽然让孩子写毛笔,但对于他们来说一瓶“曹素功”的墨汁已经足够了。

  书法及绘画爱好者是整个文房四宝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对墨的质量等有所讲究,要求自然也高,但购买量却少之又少。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

  上海朵云轩业务部经理陈惠民认为,虽然传统的书法、绘画越来越远离文化人的生活,但并不能断言文房四宝就没有未来。比如现代广告中的墨渗效果至今都不能用电脑合成。现在,昆曲的申遗成功就为昆曲的保护起到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文房四宝”的申遗同样能提醒国人珍惜传统文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陈墨积压20年卖不出 2007-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36003CBE6A[A1-冯颖平≈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