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话剧送下乡 婺剧进校园
· “结亲”
· 过渡房里过得挺惬意
· “在生命结束前完成自己的心愿”
· 陈平之同志逝世
· “吃苦夏令营”难吃苦
· 北京:13个行业
年最低工资8760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盐县百步镇五丰村老党员任培增身患晚期肝癌,但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再也无法帮助他人
“在生命结束前完成自己的心愿”
本报记者 肖国强 陈培华 通讯员 黄擎 汤燕萍
  一名年过古稀的普通农村党员,为何能几十年如一日地行善积德,成为全村人交口称赞的好人、全县学习的典型?一位身患晚期肝癌的老人,为何担心的不是自己随时可能离开人世,而是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帮助他人?

  近日,记者赶到任培增家里时,75岁的老任正好给一名刚考上大学的女高中生送去了3000元钱。老任伸出5个手指说:“还差500元钱,我的心愿就完成了。”

  老任的心愿,是在生命结束之前实现自己10多年前定下的计划:给贫困学子的捐款达到1万元,无息借款达到2万元。

  今年3月底,向来身体健朗的任培增突然生病住进了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查是肝癌晚期,最多还能活半年。得了绝症,任培增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劝起了亲朋好友:“我已经活了75岁了,该知足了。”

  任培增在交完了最后一笔1000元党费、最后一笔给村里的1000元公益事业捐款之后,开始担心起自己眼看就要完成的心愿。

  眼看自己日子越来越少了,可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3500元钱,老任这下坐不住了。7月19日,任培增一出院,就开始打听谁家的孩子要高考、谁家有困难。几天之后,他终于找到了邻村一户女儿刚刚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借出了3000元钱。到记者采访为止,任培增已经资助了8个学生,捐款和无息借款共29500元钱。

  说是无息借款,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无期借款、捐款,因为任培增从不催人还钱,有时候还经常不让别人还钱。村里有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丈夫肢残、妻子失明。1999年,他们儿子小王考取了武汉农业大学,一家人该借的人都借了,还是凑不齐学费。任培增知道后当场表示,大学四年每年借款1000元,赠送100元。2005年,小王考上研究生时,任培增又送来了6000元:“等你讨了老婆、买了房子,有钱了再还也不迟。”而村里另一人家向老任借了1000元,过了4年户主去还钱时,老任把借条撕了:“你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负担很重。这是我送给你儿子读大学用的。”

  对别人很大方的老任,自己生活却非常节约。他知道,光凭自己每月280元的劳模津贴,管理村里的水机灌溉站一年2000多元的收入,必须一点一点抠出来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他抽的一直都是不超过5元的香烟,穿的中山装已20多年,28吋的永久牌自行车也骑了15年。有人说他傻,他笑笑说:“钱够用了就行,积财只能满足自己,积德却能造福社会。”    

  几十年来,并不富裕的老任一直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默默地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捐助村里的各种公益事业。别人问为什么,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在生命结束前完成自己的心愿” 2007-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2F00385338[A1-肖国强≈A2-陈培华≈A5-黄擎 ≈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