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浙江47名码头工人上大学
· 码头就是课堂,整套课程设计“独一无二”
· 曾给100多人上过课的“大班长”
50岁这年圆了大学梦
· 第一个为港口代言的农民工
有着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 让农民工早日成为技工
· 纯粹靠体力挣钱的时代,总有一天要终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纯粹靠体力挣钱的时代,总有一天要终结
  47位农民工,小的23岁,大的50岁,重新坐下来啃书本。

  肩挑背扛的时代,已经是丁斐章过去的记忆。150多公斤的木头,他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扛着走一个小时。现在,他要费尽心思的,是怎么对付每天在电脑上的工作。

  丁斐章已经是这里的业务骨干,别人叫他“大班长”,他管理着下面380多号人。派工、作值班记录、发放劳保用品,都要在电脑里建EXCEL表格。过去,这些东西他都要拿到打字店去打印。去年,老丁自己买了台电脑,搬进港务新村的宿舍里,硬是把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啃下来了。

  他在这里工作十多年了,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港口的发展。现在偌大的镇海港,一艘艘货轮靠岸或是起锚十分繁忙,但码头上却看不见成群的工人。只要几台吊机,就可以把大型的集装箱从船上提起,平稳地放到拖车上,工作场景安静有序。

  这里的机械越来越先进,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尤其是还需要时不时用上点英语。老丁隐隐有一种危机感,总觉得知识是学得越多越好,因为这已经事关他的饭碗。

  “纯粹靠体力挣钱的时代,总有一天要终结。”镇海港埠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陈柏林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越来越不像人们概念中的“农民工”——“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员工去实现。随着技术的更新,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他对“民工大专班”评价很高,认为这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一大推动。港口机械里,像一台龙门吊的价值就接近1000万元,一台桥吊,更是差不多价值6000多万元。操作、养护和维修科不科学,决定了它们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更关系到作业的安全性和企业的效益。

  就连甬港联运公司的总经理梁鑫林也感觉到了危机,去年,港埠公司发了一个文,要求所有劳务公司的老总都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毕业之后,在宁波港当装卸工起家的梁鑫林,是当年最早一批到宁波打工的新昌农民。

  收到通知后,梁鑫林马上决定,报名去上学。他把这当作一个信号,以后,港口对工人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他宁愿未雨绸缪,第一个吃螃蟹。想不到“效果这么好”。原本定下来的45个学员名额,扩充到了47个。

  一个学年的学费1980元,书费220元,全部由甬港联运公司出。

  为了买教室里的设备,梁鑫林专门去问当地的教育局,找到了给他们供货的厂家。一样的桌椅、黑板买回来,为的是营造“和学校一样的氛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纯粹靠体力挣钱的时代,总有一天要终结 2007-8-14 浙江日报000102007-08-14000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