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余姚环境偕经济齐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余姚,享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经济发展迅速,块状经济遍及全市,其综合实力居全国2000多个县市前列。在经济腾飞的同时,近几年来,余姚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狠抓环境质量提升,使得百里姚江重现水清鱼跃,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要求,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7%,去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县市第三名。
余姚的实践给人们以信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非不可破解,两者的和谐共进、实现双赢完全存在可能。

余姚环境偕经济齐飞
  余姚,享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经济发展迅速,块状经济遍及全市,其综合实力居全国2000多个县市前列。在经济腾飞的同时,近几年来,余姚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狠抓环境质量提升,使得百里姚江重现水清鱼跃,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要求,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7%,去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县市第三名。

  余姚的实践给人们以信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非不可破解,两者的和谐共进、实现双赢完全存在可能。

  余姚

  环境偕经济齐飞

  强化环保执法,集中污水处理,制度化河道管理,十余年间,姚江水质从5类水恢复至3类水;深入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7%;在更为广泛深入层面,余姚积极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涌现了一大批清洁生产典型企业,让原本被浪费的能源和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利用。而今的余姚,生态环保已是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如火如荼。

  百里姚江尽展新颜

  发源于余姚市大岚镇夏家岭的姚江,又称余姚江,曾经孕育了七千年河姆渡文化,是余姚的母亲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姚江两岸经济的发展,沿岸工厂把一个个排污管伸向姚江,姚江水质逐渐恶化。到1995年底,姚江1/3的水域属于超5类水,1/3水域为5类水,另外1/3水域为4类水,姚江这条母亲河一度失去昔日的光彩。

  1995年10月1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此为契机,余姚市开始了依法铁碗整治姚江的艰难历程。

  关、停、转、迁污染严重企业,并进行高标准综合治理。到去年底,累计关、停、转、迁规模企业27家,年减少废水量882万吨,减少COD(化学需氧量)8500吨,占姚江工业COD总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整治与平时督查,、巡查、抽查相结合,对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同时,深入实施“姚江网箱拆除,渔民转产转业”专项整治工程,对余姚境内影响水质、航运及防洪的1.2万网箱养鱼全部拆除。

  集中生活污水处理。余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远期规划设计日处理能力18万吨。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40多公里的城市截污管网(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4.5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现在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工程也已动工建设。

  为使河道纵横的姚江做到常年保洁,提高水质。余姚市制定了《余姚河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并较早组建了河道管理所,对城区11条河道,实行了每天13小时的保洁管理,整条姚江做到了“河净、水清、流畅”。目前,姚江全线基本恢复3类水质,与1995年相比,提高了两个以上等级,与2003年相比,又提高了一个等级,百里姚江重现水清鱼跃的和谐环境。

  污染减排全面跟进

  在姚江治理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更为广泛深入的污染减排工作在余姚大地展开。

  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丈亭镇与城区污水联网工程,将姚江沿岸的丈亭镇的工业及生活污水(约4000吨/日)纳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对河姆渡镇不锈钢行业的监管,打击取缔了一批非法酸洗企业,实行严格监管,科学处理,达标排放。

  排污管网沿线的乡镇、街道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乡镇也正在抓紧建设截污管网。地处四明湖水库上游的梁弄镇实施四明湖环湖集污管网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镇域内共铺设截污管网7824米;污水外排管网全长15291米,该工程已通过验收,即将试运行。泗门镇开始实施污水联网工程,计划投资6700万元,将镇域内的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联网,目前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计划今年底完工。

  加快推进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光耀热电厂烟气进行炉外脱硫,到今年底,脱硫效率从目前的65%左右提高到90%。改进舜龙电业脱硫设施,到今年底,脱硫效率从目前的65%左右提高到85%。同时,对原有的用煤大户——宁波科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革新和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到年底可减少二氧化硫450吨,削减率达到50%以上。到年底还将关闭50%的粘土砖瓦窑,削减砖瓦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这样,全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2005年的6300吨,削减到2007年底4654吨,削减率达到26.2%。

  清洁生产异彩纷呈

  清洁生产可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原本被浪费的能源和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利用,从而在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余姚市累计有6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目前已有23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成效显著。

  为提高人们对清洁生产的认识,余姚市积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推行清洁生产,并以国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有关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清洁生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同时,加强清洁生产培训工作,通过邀请专家讲课、经验介绍及现场参观学习等形式,使相关人员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持续清洁生产打下了良好的思想与技术基础。

  为确保清洁生产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余姚市首先是根据全市行业特点,确定冶炼、建材、轻纺印染、热电联产、电镀、灯具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作为试点的重点行业;其次是确定年综合能耗超1000吨标准煤、年取水量大于60000吨及环保重点监测的企业作为试点的重点企业;通过乡镇走访并与拟试点企业负责人逐一沟通,以企业自愿要求为原则,并兼顾重点乡镇、重点行业,最后确定试点企业名单。通过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已在余姚全面推开。

  企业积极参与清洁生产,效果显著,亮点纷呈。科环新型建材公司把采用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应用于水泥生产过程和水泥产品中,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明显,昔日废弃物成了创造效益的宝物。银环公司设计制造了15000m3/h气体流量装置,该装置采用罗茨真空泵,配置节电变频器,每年可节电10.59万千瓦时,节电率高达86.5%。耀明公司对部分产品的包装由后续装配工艺提前至喷涂下线时进行,使包装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55%;对喷涂前处理的清洗、去污工艺进行改进,可以减少50%的化学药剂的使用。永兴电镀公司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38个,企业40%的水得到回用,节电22.65万千瓦时,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处理。

  宁波科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原宁波舜江水泥有限公司)是国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在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该公司利用固体废弃资源品种广泛,除一般水泥企业常规利用的粉煤灰、炉渣、煤渣等有十多类废渣外,还把宁波北仑电厂的粉煤渣(湿排渣)、镇海炼化的脱硫石膏、沿海造船厂的除锈铜渣、山塘废弃石屑等废料替代原料用于生产。

  通过与中国建材院、清华大学等有关单位合作,该公司对“无害化综合利用含重金属工业污泥”项目进行试验研究,使电镀和不锈钢行业的工业污泥,在水泥回转窑内大于1450℃的高温、高碱,强气流条件下,有害成分分子结构被分解破坏,并被固化在水泥分子中,不会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是宁波市唯一一家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的企业。目前,处置量己基本达到3万吨/年的试验目标,是宁波市处置该类危废的三家定点单位之一。

  他们还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合作,组建了新型建材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特种水泥的开发和水泥性能优化的研究。目前,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的特种水泥有高性能海工水泥、低热水泥、低碱水泥、灌浆水泥等。

  余姚市东风小学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百年老校。该校十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常抓节能教育,节能教育成了该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早在1995年,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节能知识教育,自编了第一套节能校本教材,这套教材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能源、当今能源状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电、节煤、节水等等。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规定每星期二早上20分钟时间为节能教育课时间。学校还设置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在班队课中开展“节能与环保”的主题教育或中队观摩课,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节能意识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

  接受了那么多次的节能教育,懂得了那么丰富的节能知识,孩子们就把节能付之于行动中。在夏天,孩子们要求父母空调最低只能打到26度,把家里的所有灯泡都换成了节能灯。在学校,每个孩子都掌握了一水怎样多用。回到家,他们就要求父母用淘米水来浇花、用洗衣水来拖地、冲马桶。起先父母不肯听,认为这样做太麻烦,一些水又值不了多少钱。孩子们就自己带头做给父母看,并一再要求父母也要这样做,还在旁边监督着,直到父母也行动起来为止。每个同学都知道在抽水马桶中放上一个2.5升的可乐瓶,每次冲水可以节约很多水。在家里,孩子们都动员家长来放上。在每年的节能周到来之际,每位同学都要在家里做一张节能卡。2005年,该校去北京参加节能成果展览会,挑选出的近300张精致、美观的节能卡,成了展览会上的抢手货。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余姚环境偕经济齐飞 2007-8-14 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26;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13;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03;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7-08-14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