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余东农民画令人刮目相看
· 今夏高温逼出
“新火炉城市”评选
· 动静都奔梦想去
· 高校招生文理科
第四批开始录取
· 天文学家发现最大行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赴京参加研究会 走进市场接订单 一村带动四村画
余东农民画令人刮目相看
  本报讯 (记者 毛广绘 柯城区报道组 徐建中) 继去年秋把画展办到省城杭州后,余东农民画今年又迈出了一大步:7月底,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农民文化创作协会会长郑利民,作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唯一一名乡村代表,进京参加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现代民间绘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的典型发言,余东农民画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郑利民对笔者说出了下半年的目标:进军国家级画展。

  农民画农民,是余东村农民赖以自豪的文化。今年开展“种文化”活动以来,余东村的农民画更是获得了大发展。村里办起了现代民间绘画艺校,许多民间艺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氛围浓厚。8月9日,笔者来到余东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协会副会长余统德正在指导村民蓝美仙画画:“你这幅画从构图上可以看出是你自己创作的,这很好,缺点是用色不够大胆……”老余不仅要教村民画画,他还被沟溪乡中心小学聘为美术老师,每周六给孩子们上美术课。

  在余东村的计划里,每个月都有活动内容:技法培训,现场写生,考察学习……为保证8名骨干成员每月能抽出7天时间画画,从5月份开始,沟溪乡给这8人每人每月发200元补贴。憨厚的农民画家们都很满意:“200元钱不多,但党和政府在背后的支持却让我们感激不尽。”拿到第一笔钱后,他们首先到城里的书店买资料。

  5月,余东农民画迎来了新的时刻,在义乌文化博览会上,农民画家们接到了第一笔订单:2套6幅画,版权转让费共计720元。“我们农民画又向市场迈进了一步。”郑利民说,“虽然转让费数额不大,但农民画质量较好,得到了商家肯定。以后我们要加强这类合作,一步步将我们的农民画推向更大的市场。”余统德的一幅《中华腾龙》被柯城区政协以3000元的价格买走,成为最贵的作品。另一名副会长郑根良今年已卖出去10多幅作品,“我不会因为走向市场而改变农民画的风格。”郑根良说,“我画画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橘乡的丰收景象,这一主题我已画了四五幅,将来还要继续画下去,争取画得更好。”

  既能进高雅的展堂,又可以走进通俗的市场,余东农民画让人刮目相看,学画者越来越多。上半年刚退伍回家的余斌,马上拾起画笔,而且兴趣越来越浓;小伙子蓝振峰人在衢州市区开店,心却在农民画上,一有空就回家学习;从广西嫁过来的外来媳妇李雪莲已被公认为年轻一代最有潜质的……今年,余东村又有30多人加入农民画的队伍,一个800人的村庄,有135人在画农民画。余东村的画风很快刮到了周边村,碗东村11岁的小倩虹也跑过来拜师学艺,据了解,周边的余溪、斗目垄和五十都等村原来只有零星几人偶尔画两笔,现在这些村已有80多人画起了农民画。早上趁天气凉快去管理橘树,下午在家画画,这已成了沟溪乡的又一风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余东农民画令人刮目相看 2007-8-10 48256F32002924A648257332000E6AE6[A2-毛广绘≈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