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资源匮乏下的移民综合征
· 深圳千万流动人口试水“居住证”
· 留住“候鸟”
· 城市要反哺哪些人
· 居住证试行欲说还休
· 居住证的福利想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居住证的福利想象
  入户指标每年都没有全部完成。能够进入这类指标的是三类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三年个人纳税总额24万元,以及政策迁户口。前两类占了深圳户籍指标的绝大多数,也是深圳市流动人口“转正”的主要方式。但1000万人中,符合政府设定的市民条件的人并不多。

  获得A类居住证的人群,是转化为户籍人口的后备军。他们需要在深圳有稳定工作至少半年以上并且签定了劳动合同。和全国其他城市的外来就业者相比,能够获得A证者此前已经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拥有一张社保卡,上面包含着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医疗、养老和失业的保障。如果住院,他们可以从这张卡上直接划掉90%的费用。和另一个超大型的移民城市——北京相比,这是商业保险才能享受到的内容。他们的孩子也大量在当地入学。目前深圳的80万中小学生,有60万都是外地人口。

  实际上,“以前深圳市政府的财政体系只管182万深圳户籍人口,而现在则扩大到了包括非户籍人口在内的827万人,社会保障等多数公共服务已经开始逐步覆盖到全社会。”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说。

  而182万有深圳户口的人还享受着政府更全方位的照顾。比如他们可以在失业的3个月里去政府免费提供的培训中心学车,还可以报销门诊大部分费用。这些零碎的差别,折算成现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华友1995年就做过测算,将一个流动人口转为户籍人口,市财政将为此支付15万元。按今天的市价,“每人至少需要35万元。”高华友说。

  但即使是没有历史包袱的深圳也不敢一步跨越这些界限,实现“城市大同”。目前所知,政府给A类居住证获得者的福利增加,是给予他们更多的信用,扩展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生活空间。“比如,可以开通全球通手机,这之前是需要本地户口才能办理的业务。还有银行贷款,不需要保证金限制,还有信用卡的额度等等。”高华友说。

  (据《中国新闻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居住证的福利想象 2007-8-10 浙江日报000102007-08-10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