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流水线上的工友
· 西子湖畔遭逢抗日烽烟
· 跟师傅学木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跟师傅学木雕
■周如钢
  掐指算来,这已经是过去十多年的事了。

  说起去学木雕,也是由于家里发生了太大的变故——母亲因为代我上班,机器突发故障,险些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是母亲毅然决然地决定,让我放弃那份工作,转而去学木雕。因为在母亲看来,不管如何艰难,学木雕总是无危险的。

  事实证明,母亲是正确的。虽然我现在已经没有从事这份工作了,但我的成长却是因了木雕,因了我那终身为父的木雕师傅。

  师傅叫周生初,手艺精湛,开朗健谈。他与其他的木雕师傅截然不同,从不板脸,从无骂声,因而这些徒弟们也都显得特别爱闹。唯独我,是与众不同的,原因自然有父母的“师训”——古训有“夹菜夹面前,撒尿撒桶沿”,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得做徒弟就要有徒弟的样。而更重要的是,那段时间正是母亲折臂四处求医之时,家里终日东家借钱,西家借米,长吁短叹过着日子。

  如此,时间久了,师傅便发现我有些异样,待我吞吞吐吐说出家中变故时,师傅大吃一惊,突然在我肩上重重地拍了拍,说:“好好学,我会尽我所能,全部教给你!”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苍白的脸上变得温润了些,对我说:“钢子,师傅对你这么好,咱不能忘恩负义,去,把姑姑买来看我的那盒麦乳精送给师傅吧。”

  待我将这盒当时十分珍贵的麦乳精送到师傅家时,正好师傅在家。一看我到来,他很是吃惊,待我说明来意后,他突然很生气,大声地呵斥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发火。他说:“你以为我看中你什么?你这盒麦乳精吗?我是觉得你有灵气有毅力,还有,你看……”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才发现黑黑的蚊帐里面躺着个瘦弱的老人,勿庸置疑,她是师傅的母亲。师傅说:“正是因为我母亲多年卧病在床,所以我能深刻体会到你现在的心情和痛苦。把东西带回去,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吃过早饭照往常一样去上班。师傅突然拿出一套精雕细琢装帧精美的百鸟朝凤的木雕样品,叫我即刻起程送到杭州临平,并要签下制作协议。我一下子傻了,心里扑通扑通地狂跳不停,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出过这个小山村,外面的世界太大了,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是诱惑,而是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了,占据心里的除了害怕就是恐惧。几分钟后,我飞奔着去向母亲辞别,说要过几天才能回来。母亲也傻了,说,这孩子从未出过门,看到汽车就会害怕的呀。可是面对着师傅充满信任的笑,母亲终究没多说。

  半个月后,我又回到了老家那个小山村。我终于完成了师傅交给我的任务。现在回想起这事,我心里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记得前两年碰到师傅,提起此事,说当时师傅怎么会这么放心让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山娃娃跑到大都市去,就不怕我迷了路,不怕我出点事么?师傅笑了,很灿烂的那种,说:“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啊。”

  再后来,我就开始为师傅挑大梁,做样品、签协议、送货、验货、结账等等。同时,厂里的规模也开始扩大,制作作品的面也越来越广:牌匾、房梁牛腿、桌子贴花等等,甚至北京故宫的一些桌椅木雕作品也有涉及。两三年后,师傅又带着我走南闯北,我们一边漂泊一边享受着“一块木头雕出生活”的乐趣。

  时光荏苒,十多年了,因为师傅长年外出奔波,也因为我已“弃雕从文”,彼此之间多年没有联系了。现在,我还时时想起往日时光,不知师傅今日可好?

  

  [作者简介]周如钢,诸暨人,做过木雕织过布,摆过地摊教过书。作品曾在《钱江晚报》、《北京青年报》、《作家天地》等报刊上发表。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跟师傅学木雕 ■周如钢 2007-8-10 48256F32002924A64825731B001661E2[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