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帕布”渐行渐远 “蝴蝶”接踵而至
·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富民强县
· 两岸青年聚西湖迎奥运
· 握锄头的手
也能造机器
· 推进和谐创业 建设创新创业中心
· 义乌六旬老人为700余古树立传
· 李朝龙同志逝世
· 奥运会,我们准备好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衢江橘农舒荣祥五年摸索出一个“国家专利”
握锄头的手
也能造机器

本报记者 毛广绘 衢江区报道组 郑小云
  给橘子包一层膜,人工一天干10小时,最多只能包300公斤。怎样提高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一个普通的橘农,没有一本参考工具书,没有一张设计图纸,也没有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场所,却发明了一个小时就能包装200公斤的水果塑膜简易包装机,大大解放了橘农的双手。

  这位普通橘农叫舒荣祥,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上林村人,乡亲们口中的“泥腿子发明家”, 5年的摸索和实践,他获得了一个国家专利。

  衢江区是“中国椪柑之乡”,舒荣祥的地里每年能产6500公斤柑橘,为了给柑橘包膜,一家人累得腰酸背疼。而现在的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包柑橘成了农家的一大烦恼。能不能模仿人工包装流程造台机器?2001年,舒荣祥和两个朋友一合计,决定试试看。

  失败,失败,再失败……舒荣祥面临着时间的考验,两个朋友相继失去信心退出了。村里也有人劝他:拿锄头的手只能种庄稼,还是多花点时间管管田里吧。

  舒荣祥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的设想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他更专心地扑到了造机器上:经常跑到当地机械加工企业去学习技术;把想好的零件图样画下来后,到废品公司找材料搞加工。为了造机器,他常常在房间里一蹲就是一整天,好几次蹲到腰都伸不直了,只好躺在地上再慢慢地爬起来。小孩子不了解情况都说他“不出去干活,天天在楼上玩”。村里人劝不动他,笑他造机器造傻掉了。

  几年后的今天,舒荣祥给记者演示了水果塑膜简易包装机:通上电源后,柑橘从机器的一头进去,只见送膜、开口、封底、水果装袋和封口,2秒钟后从另一头出来时,已经包装好了。看似简单的程序,舒荣祥说:“当时光解决‘开口’问题就花了一年多时间。等包装机组装成型,市场上包柑橘的低压塑料膜保鲜袋因牢度不够退出市场,大家改用高压塑料膜保鲜袋了。这一下,前两年花的功夫都白费,又得从头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底,水果塑膜简易包装机终于研制成功:平均2.5秒包装1个柑橘,比手工操作快了七八倍。舒荣祥家里的柑橘,原来他和妻子每天从凌晨包到深夜,十几天才完工,现在3天就行了。今年1月,他领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家的评语是:该机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低廉,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机械化包装水果,填补了小型水果包装机械领域的空白。

  因为看好包装机的市场前景,龙游林海果蔬机械有限公司找到舒荣祥,请他以技术入股形式和他们合作。包装机生产线不久将投入试运行。

  村民开始对舒荣祥刮目相看。许多人都准备买他发明的机器:“荣祥发明的这个包装机器真好,最好今年就能用上。”

  编后:舒荣祥的创新创业故事读来让人感动,我们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像舒荣祥一样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创业,帮助农民奔小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握锄头的手
也能造机器
本报记者 毛广绘 衢江区报道组 郑小云 2007-8-9 48256F32002924A648257325000C6094[A2-毛广绘≈A5-郑小云≈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