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你同意小孩也可随母姓吗?
· “独独”出世第一关:跟谁的姓
· 姓氏争议的背后
· 怎样给“祖宗规矩”创个新
· 关键是独生子女背景下
双方父母的传统心理平等
· 下期关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专家点拨——
姓氏争议的背后
  社会转型期,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正在激烈交锋,独生子女下一代“跟谁姓”的问题仅仅是一个表象,而从中折射出文化观念上的争议更值得深思:姓氏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遵从传统还是淡化姓氏呢?

  传统不需刻意改变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

  虽然现代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因素使得我们的姓氏观念在淡化,可传承了五千年的姓氏文化是不可能也随之被抹去的。中国的姓氏不仅是文字符号这么简单,它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情结与人文精神,对民族、祖先、故土的亲和与认同感是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就个人来说,姓氏还与你的血缘宗族、继承赡养甚至是基因遗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都不是说改就改的。

  现代人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同胞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与男人平等的权利,这是观念的进步,可我想说,男女平等不需要通过“姓”来体现名义上的平等。“子随父姓”是父系社会的传统,如果小孩都跟母亲姓,那不是又要倒退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了吗,这是退步啊。再说了,女性现在拼命争取姓氏的权利,说到底,也只是在替她的父亲争取姓氏传承,这和男女平等的观念是没有关系的。

  新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上,允许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这给很多人一个误导,以为子随父姓的传统可以打破,姓氏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了。事实上,政府是为了解决人名重复现象严重的问题,才暂定出台这个初稿方案。而且姓氏的更改也必须按照相关的严格规定来办理,具有法律上的严肃意义,并不是件随便的事情。同时,由此出现的“合姓”也不是复姓的概念,比如名字叫“杨李婷婷”的,它不是姓杨李,只是用了父亲的姓,而把母亲的姓放在名字里。

  姓氏只是个符号

  中山大学姓氏研究教授:黄伟宗

  在最初,姓氏是婚嫁活动的重要标志,同姓不能结婚,有着“近亲结婚,其子不繁”的说法。但是,在历史进程中,绕着姓氏展开的种种规矩,便成了一种政治活动,特别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它某种程度上成为礼教、夫权思想、宗法制的帮凶,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

  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人与人的交流开始与过去发生了巨变。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同时也面临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稳定不再由姓氏的稳定延续来保证。同时由于“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父亲的姓不再是小孩姓的唯一选择,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姓氏淡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姓氏只是一个人的符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问题,只要夫妻双方协商、理解,而不要带上某种封建意识或经济偏见的因素,跟谁姓又有何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姓氏争议的背后 2007-8-9 浙江日报000132007-08-09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