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绍兴县农民文化“种”得挺时尚
· 温州建“高温中暑预警机制”
· 光“停步”一点七纳秒
· 渔民画有了陈列馆
· 刘心武引发红学“大战”
· 12万浙江学子
上了本科院校
· 奶粉再好也抵不过母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男女老少跳街舞 网上“PK”莲花落
绍兴县农民文化“种”得挺时尚
  本报讯 (记者 周智敏 县报道组 赵建兴) 即使是城里的居民,也不一定都搞得清街舞是怎么回事。可在绍兴县农村,许多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农民,却能跳得像模像样!在该县柯岩街道新风村的灯光球场,每天晚上7点左右,村民们就踏着节奏,跳起了快乐的街舞。美妙的音乐、漂亮的舞姿,让围观的村民也脚底发痒,跳舞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已经超过了200人。

  “种文化”让绍兴县的农民变得时尚起来。目前,像新风村这样的舞蹈队,每个乡镇都有好几支。如钱清镇前梅村、福全镇富强村、柯岩街道红旗村等,这些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开“舞林大会”,参与的村民年龄大的有六旬老人,小的有十几岁的学生。

  为了使村里的文化与城里一样时尚,不少村往往喜欢到城里引进文化“种子”。有一次,柯岩街道新风村妇女主任茅明珠到柯桥办事,看到瓜渚湖畔有好多居民开心地跳着街舞,十分羡慕。于是,她便约了几个好姐妹,每天特意赶到瓜渚湖畔学习。学会后,便在村里拉起了一支街舞队。村委对此也十分支持,不仅买来了电视机、音响等设备,还将村里的灯光球场腾出来,作为村民们的“大舞池”。

  一种新的文体样式一旦在村里“种下”,就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往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骨干参与,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大,加入的村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钱清镇前梅村原来只有周爱琴、周阿牛等4位村民会跳舞。“我们几个人刚开始跳舞时,村民都还很好奇,只是在旁边看,还偷偷地笑。后来几个胆子稍大一点的人就跟了进来。慢慢地,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来跳舞的人已经增加到了七八十人!”周爱琴说。

  即使是越剧、绍剧、莲花落这样的传统文化,绍兴县许多村在县里的倡导鼓励下,也把它重新包装,增加了许多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使这些传统文化获得新的活力。该县安昌镇两个小伙子,将自己填词、自己演唱的莲花落《五味茴香豆》、《香肠》,传到当地的网络上,让许多人感到耳目一新。据悉,柯岩街道新风村想借鉴这一做法,搞一个“网上莲花落PK赛”,目前,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如火如荼的农民“种文化”活动,让绍兴县农村普遍感到“老师”紧缺。过去,农民要学习打鼓、跳舞,往往是村民教村民,或者从城里聘请老师来教,影响了农村“种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从6月份起,我们以‘群众出单、部门定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了农村文体骨干培训,以满足农民在‘种文化’过程中对老师的需求!”绍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君说。目前,该县选聘的15名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时间下村,手把手地教村民开展文体活动。这次参加培训的文体队伍共有29支,参加培训人员达600多人。这些人“学成”后,将“一教十、十教百”,成为绍兴县农村文化的“播种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绍兴县农民文化“种”得挺时尚 2007-8-7 48256F32002924A64825732A00424EE1[A2-周智敏≈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