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品牌周刊
3  
PDF 版
· 华立:创全球品牌
· 老板家电:中国响当当的名牌
· 威尔达:创中国农药绿色品牌
· 双溪漂流:江南第一漂
· 诺贝尔:打造中国陶瓷业高端品牌
· 品牌:智慧的跨越
· 深化精细化管理:构建和谐工商的重要抓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品牌:智慧的跨越
——余杭工商分局品牌建设纪实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这是一个品牌成长的时代。

  市场经济,品牌,经济增长极……围绕着这些热得发烫的名词,世界每天都在爆发新的活力。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余杭作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再加上山水如画,名品、名人荟萃,这无疑为余杭品牌的盛产提供了基础。

  决策力 影响力

  2006年6月18日,由中共余杭区委、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工商局余杭分局、中共余杭区委宣传部、余杭区经济发展局、农业局、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贸易局承办的“2006杭州市余杭区首届品牌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

  本届论坛以“自主创新、品牌余杭”为主题,由主论坛和工业、农业、商贸、文化分论坛组成。论坛邀请了国家计委、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阿里巴巴、联想集团等有关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会演讲。杭州市工商局领导,中共余杭区委、区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政协领导,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五常管委会、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农业示范中心领导,工业、农业、商贸、文化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和行业协会代表等1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杭州市政府负责人致论坛开幕词,余杭区委负责人作论坛小结。论坛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文化创新,与会代表从理论和实践二个层面对余杭的品牌战略和实现途径展开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将“质量立区”提升为“品牌立区”的战略思路。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余杭品牌又好又快地成长和发展。

  品牌力 执行力

  一个成长型企业,常常思虑明天;一个发展中区域,常常虑及未来。今天的余杭,一方面,许多正跨入“青春期”的成长型企业憧憬着一个百年梦想;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却又十分普遍。形势逼人,怎么办?杭州市余杭区工商分局开出了 “良方”:品牌致胜!

  近几年,余杭工商分局在杭州市局和余杭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本、和谐、创新、争先、善治”为原则,紧紧围绕余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提升服务竞争力、科学监管力、质量合格力、先进作用力,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至今,余杭区共有注册商标400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集体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级著名商标30件,省知名商号3个,市级著名商标41件,2006年全区驰(著、知)名商标品牌经济总量为380亿元,品牌经济的作用日益显现。

  在全面建设品牌余杭的大潮中,余杭工商人兢兢业业,艰辛耕耘,人怀锐气,为余杭经济发展献上一片火热的心、一分铿锵的力。

  ——审批服务效能继续提升。以贯彻执行新《公司法》、引领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登记注册便民制度改革。积极组织人员上门为重点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提供零距离服务。去年新增企业1883家,其中私营企业1616家、外资企业6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840家。全区共有各类企业13059家,同比增加15%,其中私营企业8984家、外资企业511家,分别增加18%和37%。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40593家,同比增加9%。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19户,同比增长25%。

  ——品牌经济战略成效显著。以打造品牌余杭、提升余杭商标品牌经济总量为目标,深化品牌经济战略工程。制定《余杭区“十一五”商标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提出“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品牌余杭”的发展战略。浙江省家纺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在余杭成功创建。 “老板”、“兴源”、“众望”、“中都”等商标已完成全类注册申请。出台扶持外贸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政策。“华立”、“争光”、“南方”、“微光”、“圣菲丹”等企业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径山茶”、“本”牌、“西湖之春”等农产品商标已分别在日本、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涉外商标。

  ——推进和实施品牌助农战略。围绕农业产业提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合法化进程,支持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注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49家,总数达62家。扶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总数达43家。大力引导农产品商标注册,积极培育和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径山茶”证明商标和“本”牌集体商标获成功注册,实现杭州市零的突破。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和“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两项荣誉均为全市唯一。创新培育和创建机制,首次开展余杭区优势农产品商标认定工作,“玉鼎”、“双径”、“塘栖”、“博陆”等16件农产品商标获得首批认定。

  创新力 竞争力

  区域经济要强盛,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非常重要。一要扶持民营经济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帮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组建现代企业集团。二要提升民营经济市场拓展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性行业展会,拓展市场,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能力。三要启动“五个一百工程”,争取用3—5年时间,培育100家品牌民营企业,扶持100家成长型民营企业,培植100家诚信民营企业,引导100家民营企业联村帮扶,推动100家民企安置失业人员。四要增强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帮助组建科技型公司,鼓励技术入股。积极扶持新兴行业。五要增强民营经济业主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等系列社会活动。六要深化5511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着力培养一批爱国、守法、诚信、热心社会公益,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

  回首峥嵘岁月,眺望新的远景与辉煌,余杭工商人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无数的挑战,去挖掘新角度,尝试新思维,实现新跨越。        

  □沈国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品牌周刊 00012 品牌:智慧的跨越 2007-8-7 浙江日报000122007-08-07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