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年轻的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87年秋,浙江陆军预备役步兵第一师在杭州良渚组建成立。
20年来,该师按照“打基础、重协调、求发展,创一流预备役部队”的要求,为我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写下崭新一页。
与浙江经济同步腾飞
前不久,在东南沿海某海域,一支配带“Y”字标志的预备役部队,冒着高温酷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高强度海上联合作战演练,现场观摩的上级有关领导给予很高评价。
组建预备役师,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浙江经济腾飞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深谋远虑,提出“打基础、重协调、求发展,创建一流预备役部队”的总体思路,明确要求部队建设要与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全省“三个文明”建设同步。
来到预备役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办公楼、生活楼,营区内绿树掩映。记者从刚刚建成的师史室了解到,该师组建伊始,师部设在破房里,团部设在街道里,营部设在社区里,连部设在小巷里。
预备役师官兵心里都清楚,20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为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师党委想方设法把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部队建设的外动力,努力“建设一支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预备役部队”。特别是近3年来,师党委始终把提高部队“两个能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战备训练为中心。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期投入、逐年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立了师团作战指挥自动化中心;加强了以局域网为核心的指挥自动化建设,开通了全军网、师团机关局域网,建立了师团机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作战室电子显示系统、网上战术对抗作业系统;配齐了师团首长机关和部分建制营的个人战备物资,修订完善了师团营连四级“动员集结”、“部队机动”、“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抢险救灾”等各种战备方案。
抢险救灾保一方平安
预备役师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寓军于民,亦兵亦民。
20年来,从扶贫帮困到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从抗洪抢险到护林救火,预备役师始终当尖兵打头阵,冲锋在前。
“云娜”、“海棠”、“卡努”、“麦莎”、“桑美”……一次次台风来袭时,在风口浪尖上,总能看到预备役部队飘扬的旗帜;在废墟瓦砾旁,有预备役官兵奋勇拼搏的身影。台州临海,有一支专门由预备役官兵组建的森林灭火分队,一旦有森林火灾出现,他们立即奔赴火场,被称为“森林守护神”;富春江畔,一支专门由预备役官兵组成的“水上应急小分队”,哪里有灾情他们出现在哪里;在杭城,有一支配带“Y”字标志的医疗救护小分队,经常活跃在大街小巷,为群众义务巡诊……
据统计,20年来,部队10余万人次参与大型建设项目50余个,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重大行动、执行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等任务800余次,为打造“和谐社会、平安浙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
科技强军显神威
要当好“守护神”,就必须练就过硬的战斗本领。近年来,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个主题,预备役师官兵认真开展革命人生观教育、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确立“后备必用”的思想,激发练兵习武的积极性。通过科技大练兵及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全师实现了以大专为起点、本科学历为主体、研究生学历为骨干的人才队伍结构,部队的人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
师装备部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组建了修理连,全连93名官兵,大学学历占71%,被誉为“大学生连”,这些高素质的预任预编官兵积极发挥“酵母”作用,在预备役部队教育训练中,担负起教学、示范、科研和开发等任务。师直属队10余个专业技术分队从驻地高校和科研所广泛吸纳人才,为部队开展科技练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师所属各团先后与地方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军地之间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的互补性,降低了训练保障经费的消耗。该师绍兴某预备役团与当地技术部门共同研制开发的“连用便携式野炊灶”;杭州某预备役高炮团革新、改装成功的巡航导弹模拟系统、炮手模拟训练器、高炮激光模拟射击训练系统和城市防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等项目,在部队平时学习和训练中派上了用场。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年来,全师有50多个单位和180名个人受到总部、军区和省军区的表彰,其中3名预任军官被中组部、人事部和总政治部评为“优秀预备役军官”。2006年8月,预备役师被总参谋部评为“全军预备役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唐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