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4  
PDF 版
· 强势崛起新三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克难攻艰、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片“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特色文化乡镇、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杭州市平安乡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强势崛起新三墩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克难攻艰、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片“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特色文化乡镇、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杭州市平安乡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强势崛起

  新三墩

  工业农业蒸蒸日上

  五年来累计引进区外到位内资3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29.62亿元,是五年前的253%。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达到4550万元,是2001年的6.82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0457元,比2001年增加4454元。

  

  都市农业成效显著

  2006年实现农业经济总产值8276万元,是五年前的136.3%;该镇拥有农业企业50家,是五年前的7倍。

  该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250万元,实施万亩低产田改造、万亩土地整理和大型水利建设工程,新增可用耕地面积1725亩,新修和改建了排涝站2座、灌溉机埠15座,修建标准堤塘和完成砌石3500米,加固加高堤塘1800米,形成田成方、路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新格局。为了推进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该镇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积5508亩;引进了计划投资980万美元、占地1000亩的台湾众信农业生物科技项目,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200亩蔬菜种植基地。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五年前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占全镇工业总量的55.2%;实现工业总产值16.79亿元,是五年前的225.9%;工业销售产值16.6亿元,是五年前的228.3%。

  为了促使工业经济的发展,该镇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盘活存量资产,五年来共新建和改造厂房22.2万平方米,同时规划落实了500亩的镇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杭州华荣废气净化、中国步阳集团的同硕科技、亚通焊材、泰能科技、瑞莱实业等科技型企业,为全镇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奠定了基础。为了有效推进工业园区重点项目进程,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推动中的困难和问题,五年来,该镇共投入技改资金1.9亿元,有效改善了原工业企业低、小、散的状况,进一步优化了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2006年现代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1%,比五年前提高了50个百分点。

  该镇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争取到规划定点870亩,并将900亩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金融用地。成功引进了五里塘河区块改造、浙江伟量五金城、三墩创业人才公寓等省市重点项目,引进了厚诚路商业街、三坝中唐大厦、瑞鼎大厦、睿德投资、莱茵达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至2006年留用地开发项目已达到17个。打造古墩路商业特色街进展顺利,引进了新时代装饰材料广场、杭州古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本田)、杭州龙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丰田)、杭州起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海南马自达杭州锦达店、上海通用别克杭州瑞泰店等多家企业,同时,华东陶瓷品市场得以进一步改造。房地产业迅速崛起,现有开发项目10个,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近年来,三墩镇的城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治获得丰硕成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三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1000余户拆迁户住进新居;投资1400万元,完成9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被杭州市授予改善工程“项目管理奖”。

  近年来,三墩镇以“四在杭州”为发展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三墩新区建设,古墩路延伸段、环镇北路、振华路、董家路等相继投入使用;五年来完成道路建设总里程12.9公里,集镇规划范围内“三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望月、三坝、同仁、慧仁、厚仁、秀月六大农居公寓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5亿元,开工建设多层公寓63.5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000余户拆迁户住进了新居。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6个行政村全部通过“重点整治村”验收;创建了多个省、市“示范村”和“园林绿化村”。

  该镇以“百村整治”为载体,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多个行政村实施了大规模的村庄综合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硬化农村道路已达24.2公里,硬化面积已达9.3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清露拆棚”和改厕工作,改厕率达100%;新建垃圾箱900只,垃圾中转站房20只,投入800万元建成镇垃圾中转站;山桥片6个行政村全部通过了“重点整治村”验收,其中山联村还成功创建了省、市两级百村整治“示范村”和省级“园林绿化村”,华联村被授予市级“示范村”和“园林绿化村”称号。

  城镇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成功创建“浙江省卫生镇”,并被杭州市授予“洁美杯”优秀乡镇称号。

  该镇近年来认真开展“八小行业”和废品收购点整治,规范有证废品收购点16家,取缔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点26家;加大对三坝、虾龙圩、古墩路、三墩街、农贸市场及建筑工地等重点部门与路段的管理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农贸市场被杭州市评为优秀农贸市场,第二、第三农贸市场达到合格标准;投入10万元新增50余只爆闪灯和道口减速带,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积极开展查、拆违,组织大规模的拆违行动72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活品质和谐发展

  该镇坚持“两手抓”,以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工作重心,增加各方面投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文教事业发展迅速

  五年来,三墩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700万元,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镇”;2005年,该镇被评为杭州市特色文化乡镇。

  经过努力,三墩相继建成三墩中学综合楼、室内活动室及风雨操场;完成了三墩镇中心小学的扩建、三墩中心幼儿园和章家桥幼儿园的建设,全面普及了农村学龄前教育;三墩中学、三墩小学通过了西湖区优秀办学水平检查验收,并分别被授予省级农村示范中学、省级农村示范小学的荣誉称号;组建了古龙文化俱乐部等7支民间文化娱乐队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存普查;完善群众文体阵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造了望月公寓等21个健身苑点,顺利通过省级东海明珠工程的复查。

  

  公共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累计发放计划生育公益金和奖扶金93.5万元;中西医结合医院被杭州市命名为“规范化服务中心”;五年来共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

  该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计划生育率均达到99%以上;2006年,对1万多名农民和1千多名企退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

  征地农转非人员“双低”养老保险总参保率达98%以上,2240名超年龄段征地农转非人员每月享受150元的生活补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大力推广,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到了99.8%;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并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困难就业人员援助金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共计1071.4万元;完成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建设,实现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网络城乡全覆盖;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和低保困难户帮扶救助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慰问、帮扶救助款580.64万元;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三墩老人公寓,实现集中供养率100%,老人公寓荣获省、市优秀敬老院称号。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累计投入600万元完善综治硬件和软件建设;连续几年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为加强综治基层组织建设,三墩相继建立综治工作站30家,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建造治安岗亭5座,安装了46套110联网报警系统,设立了10万元的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奖基金;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调解成功率达到95%;较好地应对并处置了各类不稳定因素及突发事件;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已接收矫正对象42人,连续几年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民主法制清廉为民

  过去五年来,该镇注重依法行政,倡导建立“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政府,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的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深化

  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该镇政府一贯坚持主动接受镇人大代表的各种监督,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镇人大提出的21件实事已全面完成;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得到加强;支持人武、工商联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群众团体作用;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和第三个依法治镇规划各项任务,认真开展《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学习培训。

  

  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

  自觉查找问题,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干部素质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提高干部素质,该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建章立制,出台了机关干部驻村、社区和企业联系点制度、机关干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监督考核,聘请了效能建设监督员,对机关干部实施自查自评、民主测评、季度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工作目标考核;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并完善了镇长办公会议制度,确保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了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文/裘惠国

  未来五年

  美好愿景

  未来五年,对三墩镇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五年,更是充满希望的五年。该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求发展,把三墩镇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现代化乡镇”。

  全镇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确保到2011年,镇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亿元、3.2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经常性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0%。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型工业协调发展。到2011年,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6.28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0%;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20%,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力争在山桥片建成2~3个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1亿元,年均增长8%。2011年基本实现城区道路向山桥片延伸,完成镇中路、振华路延伸至双桥。至 2011年,山桥片6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市级示范村,其中1~2个村达到省级示范村标准。村社集体年可分配收入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4万元,年均增长12%。

  城市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五里塘商业中心一期建设,建成厚仁路商业街,形成10%留用地块楼宇经济圈。尽快完成同仁、慧仁、厚仁农居公寓建设,3600余户撤村建居农户搬迁新居,全面结束新区的农村居住形式。力争在五年内基本建成交通便捷,具有商贸娱乐、休闲旅游、教育科研、工业仓储等多种产业,医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创业氛围佳的杭州西北部新兴区域中心,基本形成和谐杭州示范区三墩区块雏形。

  社会保障将有新提高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稳步提高,争取至2011年参保率达到100%。基本建成生活救助等多种救助、援助和社会互助等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争取至2011年,三墩镇将初步建成一个占地150亩的文化中心广场,并成功创建省体育强镇和杭州城区首个国家卫生乡镇。至2011年,创建五星级社区1家,四星级社区2~3家,9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的标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继续创建“平安三墩”,社会环境常年保持和谐稳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强势崛起新三墩 2007-8-2 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24;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08;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23;浙江日报000162007-08-02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