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8版:生活·车行天下
3  
PDF 版
· MG名爵7系今起在名通预订
· 从“西湖”跨向“钱江”
· 瑞鹰、瑞风获联通250台采购大单
· 森林人全系车型上市
· 车市迅猛发展 质量问题突出
· 夏季,
轮胎安全要讲究
· 宁波开设首家宝马4S服务中心
· 刺激还是抑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刺激还是抑制?
——浅析今年股市对车市的影响
●文/郑淘真
  2007年上半年,沪深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牛市,大幅上涨个股之多、涨幅之大,为历史罕见。这半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产生极大吸引力,成为历史上新入市股民数量最多的时期;这半年,也是各种与股市相关政策出台最频繁的时期;这半年,使得投资市场对房地产、汽车、信贷等众多消费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买车还是投资?

  “股市”、“基金”、“大盘指数”等词,眼下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关键词”。较之以往,消费者在购车问题上,除了“买还是不买?买什么价位的车?买什么类型的车?买什么品牌的车?”之外,如今开始踌躇“买车还是投资”了。

  一边是资本市场,一边是消费市场;一边是一投入便可赚得盆满钵溢的牛市,一边是买到手即面临贬值的车市。该何去何从?宁波的李先生,开年准备鸟枪换炮买辆10万元左右的汽车,以提高一下生活品质,但看到周围亲戚朋友都从股市中获利,不免犹豫起来。最后,还是决定把购车的10万元钱先投入了股市。

  其实,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持续高涨的股市确实把众多消费者从购房、购车的计划中吸引过来。据最新统计,中国股市目前的开户总数已突破“亿”关。其中,仅4月份就有478万户新股民加入炒股大军,其数字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新增开户数的总和。

  如此看来,高涨的股市岂不是在侵食着汽车市场的消费份额?但也有人提出,股市的良好势态正好能够激发起汽车消费。究竟是刺激还是抑制?股市对车市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多方人士各执一词。

  观点一:股市抑制汽车消费

  “股市对车市肯定有消极影响”,众多汽车商家表示,“钱都放在股市等着升值,很多人会先把购车计划放一边,购买力肯定有所下降”。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4月份金融运行状况显示:4月份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股市。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以往10%的购车者会选择按揭,今年以来大概有20%的人选择按揭,而这增加的10%中至少有一半人,是把钱融入了股市。

  不得不承认,股市利好短期内确实对车市有负面影响,即使股市有调整,也不排除股民持币观望,不立刻消费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江浙一带,更是有人不惜抵押了房子、车子去炒股。相对于不是“非买不可”的汽车消费,通过牛市赚到更快、更多的钱,股市显然更能吸引大众。将钱用在收益大的地方,是人们很普遍的趋利心态。

  但同时,股市也存在风险,有涨就会有跌,有赚当然也就有赔,一旦股市暴跌,必将严重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从而对车市造成更大的损害。

  观点二:股市刺激汽车消费

  “那些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溢的淘金者,将成为新一轮购车潮的主力军。”有人这样预测。

  杭城王小姐原本2006年就准备买辆10万元上下的“初级车”,眼看股市一片大好,便毅然决定“先投资,再买更好的车”。果然,今年4月份,李小姐开上了20多万的“中级车”。类似王小姐这样在股市中获利,而激起其更高消费欲望的老股民不在少数。前不久,国内一家报纸对众多股民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其中有38.9%的股民会将股票收益用于购车消费。“赚到钱去干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消费!”股票涨了,股民赚钱了,无车一族买新车,有车一族换新车,无房一族买新房,有房一族添大房,就连豪宅豪车等奢侈品的销量也提高很快,经济学上称之为“财富效应”。牛市对汽车等消费领域的巨大刺激作用在此可见一斑。

  也有人会质疑:股市上升到一定幅度后,其涨幅就很难预测,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这时候股市会对汽车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吗?对此,专家估计:由于国内股市投资市场具有散户居多的特点,一些盲目入市的股民一般会选择见好就收,撤走资金,这部分资金就可能会转到汽车等消费领域。

  由此可见,虽然股市的红火在短时间内,分流了车市部分购车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股民对于汽车消费的热情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理性投资 理性消费

  不难发现,或长期或暂时,或刺激或抑制,股市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车市。并且,股市和车市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长彼消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股市是资本市场,而车市是消费市场,各有其运行规律。车市的高涨或是低迷并不是由股市的涨跌来决定的。影响人们购车意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消费政策,如养路费、车船使用税和燃油税等,当然,还有道路状况。

  对众多消费者而言,无论股市如何变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是不会改变的,如何做到理性投资、理性消费,关键还是在投资与汽车消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就需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生活·车行天下 00028 刺激还是抑制? ●文/郑淘真 2007-8-2 浙江日报000282007-08-02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