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临海农民联村互动“种文化”
· 村里来了“文化教练”
· 家长落实有点为难
· 众多老艺人“重出江湖”
“海味”渔歌重新回荡
· 杭州人要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了
· 吴山将添人文新景
· 有作家痛斥,此说极不负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六个参赛村带动五百个村
临海农民联村互动“种文化”
  本报临海8月1日电(记者 洪卫 临海市报道组 周桂林 陶晓庆) 今天上午,在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黄沙狮子表演艺术团的36位村民正在村文化俱乐部的广场上表演,邻近几个村庄的上千名村民观赏着表演者在叠成五层的桌子上凌空翻飞的绝技。

  黄沙狮子的传承人之一王曰能告诉我们:“上游村的黄沙狮子表演艺术团以本村村民为骨干,还吸收了邻近的店溪、山下等村的村民。原来只有我们上游村的10多个‘老家伙’,现在扩展到邻近八个村,老中青三代齐全了。”

  作为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的参赛村,上游村通过联村“种文化”,将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沙狮子推广开来。镇干部告诉我们:黄沙狮子原本难度极高,只有少数农民才会。开展“种文化”百村赛后,上游村民将“上桌狮子”改造为易学、易演的“平地狮子”,在短时间内发展了三支黄沙狮子表演队,200多位村民在农闲时节到全市各地表演黄沙狮子。

  “让传统文化的优势项目从一个村向周边村扩展,让‘种文化’活动从六个示范村向500多个村延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村‘种文化’。”临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如平说:“这种联村‘种文化’形式互相取长补短,保证了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

  在括苍镇,“张家剪纸”的传人张秀娟在参赛村张家渡村创办了“张秀娟剪纸工作室”,带动了全村300多位妇女参加剪纸活动。邻近的箬西村、下洋顾村等五个村的100多位村民慕名前来学习,一来二去,各村的文化产生了“互动”:张秀娟到箬西村又兴办了一个剪纸工作室,而箬西村、下洋顾村也把他们村盛行的腰鼓、扇舞、铜钱棍舞等带到了张家渡村。张家渡村村民张明秀兴奋地告诉我们:“原先我到村里的俱乐部里只是来学剪纸,想不到,现在还学会了跳铜钱棍舞和扇子舞,要不是联村‘种文化’,哪有这么多文化娱乐项目可以学啊!”

  在上盘镇,参赛村新塘岸村普“种”象棋文化,创办了面向全镇各村的象棋培训中心。以新塘岸为中心,上盘镇的下墩村、沙基村等20多个村联村种文化,通过举办各项比赛等,带动了全镇40%以上的人口参加象棋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象棋之乡”。同时,联村“种文化”,也让下墩村的上盘花鼓、沙基村的木兰扇融入了新塘岸村民的生活。

  以全市500多家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为阵地,临海市在联村种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了联镇“种文化”、城乡互动“种文化”和联县“种文化”活动。张秀娟带着张家渡的剪纸来到了城区的古城街道紫阳街,举办了大型剪纸展,并在城里收徒弟。上盘的象棋文化跨出县域向椒江区、路桥区和三门县等地辐射,上盘象棋培训中心的指导老师王吕寿成为各地争抢的“镇宝”。上游村的黄沙狮子表演团还与温岭市下宅吴村的荷叶龙表演团共同组成了“狮龙表演艺术团”,在各种农民文化汇演中一展风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临海农民联村互动“种文化” 2007-8-2 48256F32002924A64825732A000B95FA[A2-洪卫≈A5-周桂林 等≈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