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一辆特殊邮车
昨夜今晨奔走“送信”
· “你们给全社会上了生动一课”
· 网友发言
· 全省高速公路报警电话
改为“12122”
· 杭州将出现第一条
“时段性”单行线
· “八一”
换新装
· 追悼会上,民工孩子哭成泪人
· 后妈毒打继女被证实为谎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追悼会上,民工孩子哭成泪人
义乌退休教师王关根走了,留下了没有编完的“手抄报”,留下了对孩子们无尽的爱
  本报义乌8月1日电(义乌市报道组 张建成 记者 施晓义)今天,在义乌市苏溪镇退休教师王关根的追悼会上,一群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哭得格外伤心。花圈丛中,一个落款为“好孩子”朱榕格、龙小敏、王妹等16名孩子的花圈,引人注目。

  他们都是租住在老人家中的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分别来自安徽、贵州、陕西、江西等地。5天前,他们亲热地称为“王爷爷”的老人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8岁,留下了没有编完的第34期《好孩子》手抄报,留下了对孩子们无尽的爱。今天,除了已回老家过暑假的2名孩子外,留在义乌的14个孩子都赶来为老人送行。

  近几年来,王关根家的三层楼里,陆续住进了14户外来务工者家庭,带来了16名孩子。住进来时,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只有11岁。看着孩子的父母整天起早贪黑在外打工,有着36年教龄的王关根便义务当起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王关根为孩子们办起了《好孩子》手抄报,从2003年9月至今已出了33期。他发现谁家孩子讲粗话,不注意卫生,有打人骂人的不良苗头,就耐心教育,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就马上在《好孩子》手抄报上给予表扬。

  笔者在《好孩子》手抄报上看到,头版头条位置总是刊登获奖孩子的名单。王关根根据平时的观察,分别给孩子们颁发“奋发奖”、“拼搏奖”、“进步奖”,还在报上显著位置介绍孩子们取得进步的小故事。

  曾经获得“奋发奖”的12岁的朱立志在追悼会上哭成了泪人。3年来,他虽然常挨“王爷爷”的“骂”,但他知道这是为他好。

  追悼会上与“王爷爷”的生死离别,让15岁的韩东辉当场晕倒,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他忘不了4年来“王爷爷”对他的点滴教导。他记得,当他学会主动帮助别人时,常常能得到“王爷爷”的夸奖和鼓励。安徽来的龙小东说:“我们住在王爷爷家,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爷爷还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龙小东以前很任性,经常乱丢果皮瓜壳,旁人说他,他还会做鬼脸、骂脏话,父母也拿他没办法。王关根要他学做“好孩子”,争取上《好孩子》报。这一招还真灵验,小龙平时注意言行文明了,还主动与同伴一起打扫卫生。现在,邻居们都夸他懂事多了。

  来自贵州的8岁女孩朱冬妹眼圈红红的。她说,5岁那年她住进来后,“王爷爷”就特别疼她,常抱着她出去玩,跟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等到她开始上学时,又给她买来漂亮的文具,这些东西她都特别喜欢。

  “就在几天前,王爷爷还请来交警叔叔给我们上交通安全知识课,嘱咐我们不要到野外深水塘游泳,过马路注意安全……”孩子们泣不成声地说,他们多么希望“王爷爷”能重回身边啊。

  王关根生前所在学校、苏溪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詹中文说,王老师退休后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外来民工子弟的教育上,点点滴滴让人感动。他的事迹传出后,引发更多教师义务承担起外来务工子弟的课外教育工作。

  追悼会上,不少孩子的家长也专门赶来送王关根最后一程。朱冬妹的妈妈说:“王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编后:此稿已在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bw.zjol.com.cn)“热帖继续聊”栏目上刊发,欢迎读者、网友发表意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追悼会上,民工孩子哭成泪人 2007-8-2 48256F32002924A64825732A0019FEF5[A1-施晓义≈A5-张建成≈B1-施扬];浙江日报000072007-08-02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