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和阿里山是两座名山,一座在大陆,一座在台湾,遥相呼应,互为媲美。
天目山上有棵被爱死的“大树王”,阿里山上有棵被恨死的“神木”。这两棵历尽千年沧桑的巨树,各自经历了不同的遭遇,枯而后荣,朽而不倒,创造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天目山的“大树王”是棵大柳杉,要八九个成人才能合抱。清朝乾隆皇帝游览天目山时,敬仰于树的高大伟岸,封它为“大树王”。这棵树沾了皇气和灵气后,僧人们为了保护它,将它围圈起来,日日顶礼膜拜。不料这恰恰给它带来了厄运。善男信女们听说经皇帝“敕封”过的大树王的树皮,可作灵丹妙药,消灾祛百病,纷纷上山竞相剥取树皮。可怜这“大树王”被折腾得枝枯叶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枯死了。可以说“大树王”是被人们“爱”死的。令人惊奇的是,近年来,这死了半个多世纪的大树王“复活”了,在一个枝丫上竟然长出一株小柳杉,枯木逢春,令人叹为观止。
无独有偶,在阿里山上,以前生长着许多树龄达千年以上的桧树。日本人占据台湾时,大肆砍伐桧树,并运回日本修建皇宫和神社。其中有一棵桧树虽然长得高大粗壮,枝繁叶茂,但树根与树干相环,挡在了铁路的旁边,日本人恨死它了。有一次,几个日本人拿着斧子要砍倒它,砍了不到一半时,桧树发出“轰轰轰轰”的威严声音。日本人害怕了,扔下斧子弃之而去。由于受到了重创,不久后此树便枯死了。当地人认为它是被“恨”死的,敬之为“神木”。
天目山的“大树王”因“爱”而枯,枯而复发;阿里山的“神木”因“恨”而朽,朽而不倒。它们的遭遇警示我们:一味地敬畏自然,而缺少爱护和保护意识,是不可取的。(盛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