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绿水青山“孵化”金山银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
绿水青山“孵化”金山银山
  “两座山”的故事一直演绎着……曾经是“只要金山银山,哪管绿水青山”;后来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如今的事实证明:绿水青山可以和谐化为金山银山。本版推出的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就是绿水青山中“生”出金山银山的实例,是“两座山”和谐共赢的典范。

  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

  绿水青山“孵化”金山银山

  大力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在着力于生态发展的三种保障。

  首先是在项目准入上实施选优评估制度。工业区抱着宁缺勿滥的宗旨,严格把好项目入口关,成立项目评估小组,逐步完善了项目评优机制,针对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多,但区内可用工业土地非常有限的现状,管委会采用“亩产论英雄”的新概念,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亩产出率高、环境污染小”的项目,拓展新兴产业,拉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的合理调整。到目前为止,工业区已先后谢绝了28只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

  其次是在项目服务上倡导科技创新氛围。近几年,工业区以科技为先导,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切实解决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技术瓶颈,突出抓好节水、节电、节能、节地、减排等方面重点工作,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中,轻纺印染行业作为工业区的主要产业,在节能减排的路上更是走在了最前沿。目前,区内企业生产设备日趋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向中高档发展,生产向清洁化发展,污水、余热进行回用,成为绍兴县“染整革命”的先进区。新发纺织印染(绍兴)有限公司的先进做法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

  其三是在项目管理上加强环保监管力度。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对所有进区项目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于印染、化纤、化工、医药企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验收。同时为确保环境安全,滨海工业区多措并举加强环保安全监管,杜绝环保安全事故发生。设立绍兴县环境保护局滨海分局,专门负责管理环保安全工作。实施了“联厂包干”制度,落实专门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强化环保考核,把环保工作例入今年工业区干部岗位考核。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现象,实施重点治理,从重从严处理,有效遏止了污水、废气偷漏排现象的发生。

  □傅国灿 沈凤珍

  “因为水质好,没污染,过去三年里,我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没有出过一起事故,产量提高了两倍。”绍兴县水产养殖大户孙云彪如是说。

  孙所在的绍兴滨海工业区,100%的民营企业,而且有印染化工企业。南美白对虾的年年丰收,折射着滨海工业区的绿色发展路子。一方面坚持土地等要素资源零增长,另一方面坚持污染物减排负增长,滨海工业区的生态化改造得以扎实推进。它已成为绍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载体;绍兴,由此实现了从“山会时代”向“鉴湖时代”、“杭州湾时代”的成功跨越!

  滨海工业区在建区伊始,就把生态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早在2004年就委托浙江大学着手开展《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实现生产清洁化、废物减量化、经济循环化。目前,工业区已有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证、1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到今年底将分别增加到20家和30家。

  位于滨海工业区的江龙纺织印染公司去年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新宏远创基金以700万美元换取了该公司20%的股份。

  这也是拥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淡马锡控股”首次投资长三角、首次涉足纺织印染业。新宏远创基金负责人说:“都说纺织业是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但是在滨海,我看到的却是不折不扣的生态产业。”

  让核心产业生态化,是滨海创建“浙江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过程中的重头戏。目前,工业区已构建了一条纺织品制造业生态工业链:化纤行业以华联三鑫石化生产的PTA为原料生产聚酯化纤;纺织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得到纺织物品;印染企业以纺织企业的产品和精细化工生产出的染料、助剂为原料进行印染……这样一来,循环经济保证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又和谐化为金山银山。

  滨海工业区在大力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方面,着重致力于生态发展的三种模式,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转变,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使资源能源实现最大化利用。

  首先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打造企业层面小循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管委会引导区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废水、废气和余热、废料,积极探索循环回用。在普及煤渣制砖、变频节电、废碱水水膜脱硫的基础上,努力在“废”字上做文章。重点做好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中水回用,从原来的10家,扩大到现在的30多家,90%以上企业均在开展并扩大中水回用。二是做好淡碱回收,有淡碱的印染企业建起了淡碱回收装置,一年就可收回投资。三是做好定型机废气整治,对工业区内所有定型机全部安装完废气收集装置。四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天马、金祥惠、华南等印染企业纷纷淘汰旧设备,添置了30多台气流缸,近期计划订购70多台,可节水70%以上。五是做好废物回用,如天明纸业、仁昌纸板年回收6万吨废纸,对纺织化纤企业的纸管、纸箱全部回收。六是加强管理节能,实施奖罚制度,采用节水型笼头和高压水枪、洗桶改用布擦、冲地改拖地等,节水成效明显。

  其次是注重构建生态链,打造行业层面中循环,推进工业区创新发展。以华联三鑫、欧亚薄膜、滨海石化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纺织品制造的产业链,按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企业联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目前,全区已构建成20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聚酯化纤、20亿米/年的纺织印染面料和外拓服装基地;以中大油脂、中大饲料、中大畜牧、绿源养殖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形成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也给工业区带来了年产30万吨食用油脂、年产30万吨各类饲料、年产3万头生猪养殖场、年产1.5万吨水产养殖的农业规模效应。同时,畜牧养殖废料→发酵→沼气→发电的方式,形成循环利用,被省经贸委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链。

  再则是加强生态园区建设,打造社会层面大循环,推动集约发展。近几年来,工业区以创建生态园区为理念,加快发展生态工业,通过能源、设施的共享,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截至2006年底,工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多亿元,“八通一平”配套面积36.7平方公里,路网框架达到63平方公里。工业区重点建设的五大环保统一设施,更为发展生态工业创造了条件。一是统一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绍兴污水处理中心。随着总投资8.9亿元的3期工程于2005年启动,污水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日。二是统一供热工程,建成了天马热电与远东热电两家热电厂,实施集中供汽,每小时供汽达875吨,避免了企业自建蒸汽燃煤锅炉导致“小而散”供热资源消耗大的不足,也解决了安全性低的问题。三是统一固废处置工程,兴建了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处理有关工业固废,处理能力将达2.2万吨。四是统一污水管网,目前污水收集系统覆盖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所有投产企业污水全部入网排放。五是统一供水工程,工业区实施了供水管网分质分管,即工业用水用滨海供水有限公司的水源,日供水能力达16万吨;生活供水用小舜江一级饮用水,供水覆盖区面积40平方公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绿水青山“孵化”金山银山 2007-8-2 浙江日报000082007-08-02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7-08-0200008;浙江日报000082007-08-0200010;浙江日报000082007-08-0200021;浙江日报000082007-08-02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