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数字快递
· “实习生”的办公室记事
· 九成独生子女不做家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实习生”,连本文的作者也是,他们对崭新的环境摩拳擦掌,同时,在校园里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又遭遇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而对习以为常的过来人而言,这些初生牛犊的困惑或许也是一种提醒——
“实习生”的办公室记事
■实习生 阮蓓茜
  周末,一帮都在实习的同学相约去老地方吃酸菜鱼,直刺刺的灯光,油腻的地板,随意氛围和价廉味美的食物让这群年轻人习惯了在这里聚餐。每位都有着同样的身份——实习生。话题就从各自的办公室感想聊开去——

  小金(厦门大学 海洋化学专业):

  搞科研是项体力活

  我的实习点是传统的科研单位,搞科学是我理想的事业。可是在上班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对这里的工作大失所望了。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上班之前的那段时间是最忙碌的,最早到办公室,收拾下桌子,帮同事收下邮件和报刊,等大家都来了,我无所事事的一天就开始了:上网看新闻,帮着复印打杂,翻翻看不懂的报告书……

  周围的同事们似乎也是每天玩玩电脑,说说笑话地混日子。在这种懒散的状态下怎么可能有所成就,看来是我找错实习单位了。

  终于有一天,一个项目下来又刚好人手不够,我就被分配到了第一个具体工作,跟着项目组到特定海域实地采样。当时我是欣喜若狂的,终于有事情做了,而且又可以离开这沉闷的办公室,到海上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无敌海景。出发前一天,同事小B提醒我:“带上晕船药和长袖的衣服,我们要在海上过夜的。”当下我正沉醉在突如其来的喜悦中,完全没把同事的话放在心上。

  船开出港口,蓝天碧海,艳阳高照。我还不及细细欣赏,一场大风浪就把我的美梦浇灭了。船在风浪中颠簸得连人都站不稳,本来就有点晕船的我一直吐到双腿发软。我浑身无力地瘫在一边,同事小B无奈地把他的晕船药给我吃,“吃了药把活干完吧。”虽然我只是个实习生,虽然我也想在这个时候表现我努力工作的一面,可我挣扎着把最后的采样工作做完,用最后一口气问小B:“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出来的时候你没问吗,这回我们要待十天。”这句话对我的打击不亚于刚才那场大风浪,我想肯定是我绝望的眼神让小B动了恻隐之心,“这样吧,看你身体这么差,晚上观察水样的活你就做到12点吧,我负责后半夜好了。别忘了每个小时都做记录。”

  自从出海回来,我对这份工作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平时看着工作心不在焉的同事们,在大风大浪的海上个个都显得生龙活虎、手脚敏捷,在数据评估会上,他们更是做足了资料收集和具体分析工作,这和办公室里懒散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可哪里有时间做这些数据研究呢,三十多页的报告也不是一个通宵就能完成的?“这些报告就是在你来的这个星期做的啊,不要以为大家都和你一样在无聊发呆,只是外出考察这么累,在办公室里当然要制造些轻松的氛围,一紧一松才能有更高的办事效率嘛。”同事小B的话真是发人深省。

  原来,科研工作还是和我想的一样,只是我们对它的误会是来自不了解,我们不能要求这社会符合我们的梦想,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你就会发现每份职业背后定有它神圣的地方。

  小徐(杭州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

  戴着面具上班

  我喜欢和小孩子相处,他们天真无邪、简单直率,喜怒哀乐统统写在脸上,只要多些耐心和宽容,他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努力的。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着实习期的到来,发挥我孩子王的特长,让小孩子能开心地学很多知识。

  可当我真正以老师的身份进入学校,才发现对我的考验不仅是课堂上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更是来自办公室里的同事们。比起与小朋友们简单有趣的相处,办公室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我远远应付不来的。

  大我二十岁的主任最喜欢讨论高档的衣服品牌,而我是个对穿衣不太讲究的人,平时只会在小店里淘些不知名的衣服,觉得自己穿得舒服自在就可以了。因此每次遇到类似的聊天,我就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比如上回,主任又开始发表她的意见了:“小徐啊,你平时都到哪里买衣服的啊,我看你的衣服都皱巴巴的,女孩子要注意形象啊。”

  “我无所谓的,衣服只要干净舒服就好了,平时也就在小店或银泰里买买。”“你都不去杭州大厦看看吗,那里才有品味高的衣服啊,就像我身上这件,你看质地多好。”说话间,几个同事就开始对主任的衣服细细品味,大力称赞。也许我的品味不高吧,在我眼里那只是件普通的连衣裙,而且很紧身,上课的时候就不方便和小孩子作互动。于是我就说:“这件衣服是蛮好看的,可惜不实用,买过来也只能搁衣柜里。”“是的,像你们这样的小女生,的确是随便穿就可以了。”主任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可当时我的确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

  坐在我对面的小丽是个很健谈的女生,刚开始我还挺喜欢和她聊天的,后来相处时间长了,发现她习惯一边当面夸奖别人,一边背地里讲人家坏话,让我不知道如何和她相处;萍萍倒是和我挺聊得来,可是她似乎每天都有很多心事,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托关系进来的园园经常不来上班,作为实习生的我就成了她的私人代课老师……

  学校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处理办公室同事间的关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努力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给小孩子上课的时候,我是完全没有负担,可回到办公室我就要正襟危坐,生怕说错话。

  那时的我在处理同事关系上有些刻意和呆板了,总要把学校里的相处模式硬套到办公室里,一厢情愿地以为每个人必须要掏心掏肺才算朋友。事实上,同事和同学的差别是很大的,年龄上的差别,来自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接受教育的不同,我为什么就不能用对待学生的耐心和宽容来好好和同事们相处呢,毕竟他们是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我想我会慢慢习惯这些的。

  小曼(同济大学 自动化专业):

  看起来很美的外企经历

  我的实习单位是一家外企,每次提起,总有人羡慕不已。可是在我自己,对外企的办公文化适应之后,都不习惯在别人面前透露自己的privte(隐私)了。

  刚去的时候,我强烈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差异,整个办公室都是打通的,在这里没有按职位高低,分割独立办公室,老板和员工一起办公,每个人可以随时转过头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同事们都直接叫我名字,就连老板大家也是直接叫他的名字。我想就是这种平等的企业文化也照样适用于实习生吧,身份平等之余工作内容也要求平等。

  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可是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被当成正式员工直接上手工作了。公司并没有给我分配老师,所有的事情都要独立完成,看不懂英文,查字典;不知道怎么做,先自己看书然后请教别人。幸好,这里的同事都很好,他们会认真地告诉你当时他们遇到问题时处理的办法;在我不熟悉的环节中,他们会特别帮我核对进程。在这里,鼓励和赞扬是一种习惯。

  在外企的实习经历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校园里的我们总是习惯躲在老师和父母保护伞下,即便是实习工作也会给自己个心理暗示:我是学生,我不需要有所担当。而外企的工作环境让我没有机会退缩,我必须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去独立面对困难和承担责任,而每个困难与问题的解决都让我更加确定了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的真理。

  现在的我已经过了当初那个愣头愣脑、对自己毫无信心的工作状态,开始跟上这里的工作节奏。但是,我也渐渐发现,在我一年的实习期里,周围的同事不停地有人离开,“这里虽然看似平等,可在这里我找不到归属感,每天为老板付出100%的艰辛,然后兑换成10%的薪水,仅此而已。”“我的压力好大,说不定老板明天就会炒我鱿鱼。”“我准备生孩子了,可这里没有任何福利保障,我不得不辞职。”离开的同事各有各的难处,随着一年的实习,外企的光环也慢慢退去,现在要有人羡慕外企,我会对他说,“你要考虑清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调查 00014 “实习生”的办公室记事 ■实习生 阮蓓茜 2007-8-2 浙江日报000142007-08-0200020;48256F32002924A648257328003C271F[A4-实习生7≈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