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鹧鸪飞》、《琵琶行》、《梁祝》……一首首民乐在酷暑里如清泉般流淌——一年一度的全省器乐考级正在我省举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我省民乐考级人数首次与西乐持平,被冷落多年的民乐已不再寂寞。
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晓其说,今年的考级人数跟去年差不多,都是一万多人。但不同的是,今年来报考二胡、长笛、扬琴这些民族乐器的起码有5000多人。
晓其告诉记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办乐器考级以来,省音乐家协会内部的统计资料最能清晰反映民乐的“走红趋势”:2000年之前,几乎都是来考钢琴、小提琴的,考二胡、古筝这些民乐的几乎是零头。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青少年学古筝的有7多万人,学二胡的有6多万人,学扬琴的有5多万人,学笛子的也有4多万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民乐考级的孩子在今年翻上好几番?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潮,加之学生心态日趋平和,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他们更看重的是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这些都是诱发民乐热的重要原因。
作家赵福莲学习古筝已有多年了,她说自己平时工作很忙,弹筝的时候,可以让她忘掉一切,完全沉浸在琴声之中,一颗心都沉静下来。她还告诉记者,近两年,年轻的白领女性对古筝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除了培养气质的目的以外,学习和演奏民乐也是她们舒缓工作压力的有效渠道。
而浙江歌舞剧院二胡演奏家马琳,则用“热火朝天”来形容现在二胡学习者的情况。她分析说,相对西洋乐器而言,民乐乐器的门槛较低,如二胡、古筝购置费用和学费相对便宜,学得也快,便于考级,所以学的人最多。
许多女孩子认为,民乐透露出来的典雅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暑假里刚刚在学习长笛的学生小雅说:“学民乐,便于自娱,也可以娱人。对我来说兴趣熏陶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