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吕诺) 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宝贵的4分钟。如果你是猝死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在与死亡争分夺秒的现场,在急救医生到达之前,你知道如何正确施救吗?
29日,面对这个问题,在武警总医院参加猝死预防与急救知识“专家大讲堂”的许多来宾显得无奈。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宗浩说,如果心跳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超过10分钟,几乎就会“不可逆性坏死”即“无法恢复”。即使在健全的急救网络社区内,急救人员也很难确保每次在获得报告后4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医生到达前,“第一目击者”能否正确施救至关重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源性猝死丧生,占死亡人数的15%到20%。在我国,心源性猝死也占死亡原因首位,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然而,民众的急救知识技能仍十分缺乏。
在“专家大讲堂”,医护人员演示了急救现场通常采取的CPR即心脏除颤、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等心肺复苏措施。在美国和欧洲,心肺复苏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猝死病人。
李宗浩说,心脏复苏首先是心脏除颤。无条件时,使用徒手的心前叩击;有条件时,则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AED。除颤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7%至10%。
据统计,美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可以达到28.7%。而在中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仅为1%。
李宗浩说:“我们必须大规模普及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公安消防、旅馆饭店、旅游交通等行业工作人员,以及社区保安、家庭保姆等,应当作为培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