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落后面貌、不跨入先进,我决不会离开这里。”这是一个军人的“军令状”。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肖石龙在泰顺山区一干就是6年。
这6年中,肖石龙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省军区评为优秀团主官,去年7月还被南京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泰顺县人武部已连续4年被评为省军区先进团单位。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是“扎根”还是“思调”?肖石龙选择了前者——越是苦,越要带头安心工作
“营房摇摇晃晃,家底空空荡荡,干部思想不稳,经常有人告状。”这是几年前流传的顺口溜,如今已经成为县人武部“压箱底”的历史。
6年前,肖石龙从南京军区装备部某仓库调到泰顺县人武部任政委。报到那天,他从温州市区驱车出发,在崎岖的山路颠簸了大半天才到泰顺。看到破旧的营房,着实让他有些意外。一位干部就私下透底:“肖政委,泰顺是贫困县,条件实在太差,大多数干部想往好地方调。”
然而,肖石龙第一次与干部职工见面时,就郑重立下“军令状”,让大家安下心来,齐心干一番事业。从那时起,信念一直支撑着他。
自调任泰顺后,厦门家中只剩下妻子和女儿,肖石龙知道,一个没有男主人的家,妻子肩头的担子有多重。他也明白,妻子和女儿都需要他,可这时候人武部更需要他。有天傍晚,电话突然响起,妻子又是一番诉苦,女儿发高烧住院,而她又要上班,实在顶不住了。说到最后,央求肖石龙快想办法转业。
“我平时要求干部职工安心工作,如果我提出转业,不就带了‘坏头’吗?”肖石龙只能在电话里一次次地安慰妻子,把对家庭的愧疚埋在心底。
3年后,机会果然来了,组织上征求肖石龙的意见时,他却出人意料地说:“让我留下吧。”
有朋友劝他:“老肖别傻了,人家都是想着法子离开这里,现在组织有意向调你,干吗不走?”有同事说:“政委,过去嫂子让你转业,你为了人武部工作没答应,现在组织让你去沿海县市可要把握机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肖石龙知道,如果这时走,谁都会理解,但他淡淡一笑:“在哪工作都一样,这儿很多工作刚刚有起色,我不能把干了一半的工作交给别人,当逃兵。”
正是肖石龙的安心感染了身边的同事。6年里,泰顺县人武部没有一人闹转业、忙调动。两年前,军校毕业的小刘从温州军分区某部调到泰顺锻炼,心中凉了半截,感觉前途未卜。细心的肖石龙发现后,一有空就找小伙子谈心,开导他:“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重要的是要安心工作、踏实做事。”一个月后,小刘解开了心结,向肖政委保证:“只要一天在泰顺,我就会像您一样安心工作。”
面对年龄到杠、职务到顶,是开拓奋进还是安稳度日?肖石龙选择了前者——为官一任就要把任期内的事干好
肖石龙刚到泰顺时,就在大会上宣布:“人武部也是部队,就应该有部队的纪律。即使在山区,也不能‘混日子’。我怎么做,你们也跟着做。如果我做不到、做不好,我的话可以不听。”
第二天,肖石龙就拿起扫帚打扫营院。大家觉得,一个团级干部扫地,能坚持多久?没想到,这一扫就是6年,而且每天早晨他都是交班第一个到,出操第一个到。他到某民兵武器弹药库值夜班,干脆把床搬到那过夜。
上级批准建设新营院后,肖石龙就带着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平整场地、移植草坪、清理垃圾。职工董志坚说,建新营院的时候,哪里工作最脏、最累,哪里就有肖石龙。营院搬家时,没有花钱请过一个工人帮忙,是干部职工“蚂蚁搬家”似地搬完200多吨的物资。那时候,肖石龙总会挑最重的文件柜、电器搬,看着他如此卖力,谁还好意思懈怠。
在泰顺,肖石龙名声在外,很多农民兄弟也认识这位穿军装的“县领导”。山区农民的清苦,时常让担任县委常委的肖石龙挂心。每次下村调研,他都会停下脚步到路边的农民家里看看,嘘寒问暖。县人武部与百丈镇结对扶贫,他经常组织干部到困难群众家中慰问。
每年抗台抢险,都少不了肖石龙冲锋的身影。前年,因“泰利”台风影响,彭溪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防洪堤、公路、涵洞受淹被毁。肖石龙在彭溪镇一线指挥抗台,忙着转移群众,抢险救灾,连续两天两夜没好好合过眼。当时同在彭溪的人武部职工祝雷声回忆说,那两天,肖政委因太疲劳拉肚子,大家劝他回招待所休息,可他吃颗药继续留在镇政府办公室,一直忙到解除警戒后,才放心离开。
面对手中的权力,是秉公办事还是“行个方便”?肖石龙选择了前者——权力姓“公”,用权处事不能有私心
肖石龙始终有自己的原则:不该拿的钱一分不拿,不该吃的饭一顿不吃,不该办的事一件不办。建新营院的消息刚传开,就有许多工程队、包工头找上门,有的许诺只要肖石龙“行个方便”,好处不会少,有的更是直截了当塞红包。遇到这样的情况,肖石龙总是严词拒绝。营院开工后的一天晚上,一个工程承包人悄悄找到肖石龙宿舍,一边将一叠钱硬塞给他,一边说:“你们的工程我已经做了,这点小意思请笑纳,以后多关照关照。”肖石龙当即就让这个承包人拿钱离开,还批评教育了一番。随后,他叮嘱后勤科要把工程建设质量盯得更紧、更牢些。
肖石龙坦言,像这样的诱惑和考验遇到不少。有个乡镇专武干部找到肖石龙,一见面就递了一沓钱,“我想挪挪位置,想请您有机会帮我说说话。”肖石龙一听,当面就严厉批评了他:“想进步不是靠钱塞出来的,要靠工作干出来,工作干好了组织上自然会考虑。”一席话,让这位干部羞愧难当。
征兵工作常常碰到熟人“打招呼”的难题。县里有位局长因为侄子参军的事,想让肖石龙“关心”一下。可肖石龙愣是不给“面子”,按照原则办事。
肖石龙一直住在营级公寓里;下乡调研在农民家里吃饭,都不忘自己掏饭钱;每次休假探亲,铁定坐公共汽车。驾驶员徐碎慧至今还记得,那年春节,肖石龙爱人和女儿来泰顺,不料嫂子得了急性肠胃炎。回厦门时,部里同志建议用车送送嫂子,可政委坚决“不点头”。当时,嫂子也有些想不通。最后,肖石龙还是给爱人和女儿买了车票,坐长途客车回去。
今年3月,46岁的肖石龙接到上级命令,调任新的岗位。虽然他有千万个“舍不得”,但是军令如山倒。离别那天,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列队为肖石龙送行。
肖石龙眼里含着泪,难过得没说一句话。人们知道政委最想说的是——把优良传统一棒一棒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