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坚持12年的“雷锋岗”
· 高速公路年内统一命名
· 老祠堂里的新话题
· 学子捐献的衣物昨发往四川
· 百万白领狂恋“张小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民情直通车昨驶进浦江,与县委、县政府一道,邀请专家和村民互动,破解水晶加工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老祠堂里的新话题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徐晓恩 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今天上午,本报民情直通车驶进浦江县大畈乡清溪村,与浦江县委、县政府一起,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外来民工、企业及环保、农业、水务、林业等部门的专家,破解家庭水晶加工中带来的噪声、废渣、污水等影响农村环境的几大难题。

  “专家到村解难题喽!”清溪村以及周边村庄的数百名村民和外来民工闻讯,纷纷冒着酷暑赶来,老祠堂里热闹非凡。

  对话解开心结

  大畈乡清溪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中的老祠堂聚集着各地赶来的数百位农民,议论一个崭新的话题。

  清溪村仅有385户人家,但水晶加工户就有308户,是远近闻名的水晶加工村。村民楼英潜的家周围,遍布水晶加工点,前些日子由于生意好,家家都加班加点,夜里响起刺耳的磨珠声、切割声,吵得人心烦。

  自从引进水晶加工业之后,村民富是富了,但也生出了不少新烦恼。活动现场,清溪村67岁的毛竹花大妈站起身来,抢过话筒,率先开腔:“夜里加工水晶,刺耳的磨珠声经常把我吵醒,弄得神经衰弱,有没有办法解决?”

  “产品出口越来越多,钱袋也越来越鼓,可加工水晶的废渣却堆在了房前屋后,让人见了心烦。”村民方必龙也提了个难题。

  村民张新水接口说:“加工业发达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但水晶的加工用水却造成了水污染,门前的清溪变成了浊溪,鱼虾都没了。”

  水晶加工业是浦江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内70%以上的水晶制品产自浦江。浦江的水晶加工大多分散在农村各地,全县400多个行政村,有1/4是水晶加工村,他们以千家万户的形式生产,然而,水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却给生态带来了新难题。

  县里的环保专家芮高接过话筒,回答村民的提问。其中,对噪声的处理,他认为:“应该增加隔音措施,比如关窗关门,设备加隔音罩,加工点要按时作息等等,不能你赚钱影响别人休息。”

  村支书方东阳站起来表态:“我们已经修改了村规民约,加工户必须在晚上10点前停止生产,不得影响村民的休息。护村队增加一项职责:谁在夜晚制造噪音,就拿他是问!”

  “两难”如何变“双赢”

  在古祠堂里,村民们纷纷用噪音分贝、工业废渣、水质指标等时髦话语,向县里专家讨教,与部门领导交流,此情此景令记者耳目一新。

  活动现场,外村的代表对清溪村的做法颇感兴趣,并针对各自村庄不同的情况,争先向县里来的专家讨教,进行互动交流。

  建明村村支书王正土主动向县环保局局长罗流池提问:“清溪村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村企业不比他少,我们该怎么做?”

  罗流池说:“清溪村的几个做法,你们可以仿效。我觉得,解决噪音,革新设备是关键,按时作息也要紧。”

  “水晶废渣堆在村里,怎么处理?”栏丰村村主任薛顺汝向专家说出了村里人的烦恼事。芮高说:“像清溪村这样采用挖坑填埋,就当前来说,只是一种应急办法。”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些年来,清溪村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拿着废渣跑北京、上海向专家讨教,废渣能否拿来制砖,做建筑材料。专家给村民出了很多好主意。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是对矛盾,如果简单处理,对企业一关了之,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但是污染不处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百姓的生活品质下降,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活动现场农民与专家的“互动”,使大家达成了共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可以找到“两难”变“双赢”的办法。专家们认为,清溪村治理污染取得了初步成效,这说明,只要扎扎实实去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解决难题离不开群众参与

  在活动现场,清溪村的做法令四乡八村的农民们眼界大开:废水由各家自建初级沉淀池,根据加工户分布建4个二级沉淀池,再建一个总沉淀池,通过三级沉淀,并进行药物处理,使废水达标。

  我们离开村庄时,村里的老年卫生巡查队正在村头溪沟边查看水质。经过3级沉淀,流出村口的水质已明显变清,还有了鱼虾在水草边游动。村民吕有周说,清溪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农民对污染问题有呼声,作为党委和政府就得及时“推一把”。浦江县委书记蔡健说,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生态要良好,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委、政府“推一把”的主动力。村里的沉淀池等施工建设,就是县里组织农办、环保、规划、水务、建设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勘测设计的。

  百姓的事需百姓自己管,解决污染问题同样离不开群众的共同参与。清溪村村支书方东阳把水晶生意交给妻子,自己一心忙在除污一线;村委会主任倪国紫带头在家门口挖了第一口40多平方米的污水沉淀池;加工大户吕挺积极跟上,20年前他靠几百元起家,开始加工水晶,前十年收入在1万至5万元时,尽管污染了村溪,但觉得钱赚得蛮安心。后十年年收入增至10多万元,听不到别人的赞扬声,听到的却是村民的骂声,最后自己也成了受害者,水晶污染让全村人吃不香,睡不安,所以他也积极挖土砌池,沉淀污水。不到1个月,全村46个三级沉淀池全部建好,废渣填埋场也建成并投入了使用。

  为了保证不乱丢废渣、保证不乱排废水,清溪村水晶加工户自发签署保护环境倡议书,倡议大家从自身点滴做起,关心身边环境,用自己的举手之劳换来全村人的舒畅心情,并在村口公开张贴,让全体村民监督。

  (本报浦江7月2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5 老祠堂里的新话题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徐晓恩 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2007-7-27 DCE3ADFD7A3095A9482573240049805E[A1-洪加祥≈A2-徐晓恩≈A5-盛锋≈B1-施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