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嘉兴资讯
3  4  
PDF 版
· 节能减排让更多企业感受实惠
· 南湖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造福百姓
· 平湖造纸业步入“节能时代”
· 海盐出台
社区党建工作《规程》
· 南湖之畔和谐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湖之畔和谐曲
  地处嘉兴南湖岸边的武警浙江总队医院,传承“红船精神”,以敢为人先的科学态度,勇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短短几年间,综合实力跃居武警部队前列;他们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情系官兵,心系基层,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宗旨,在发展壮大中不断扩展、延伸、完善为民服务的领域、空间和模式。

  

  六十七年艰辛创业

  走出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独特之路

  

  该院始建于1940年,1983年由解放军第111医院改编为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沿海经济不断发展,地方医疗卫生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明显。“全国百名优秀院长”何文南面对病房陈旧、设备落后、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带领医院党委“一班人”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把医院发展引入了“快车道”。2006年,医院经国家卫生部评审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1年,医院率先在全国武警部队推出“人事代理”制,与地方人事部门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从地方医学院校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给予医院专业技术干部同等待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当年就招进地方大学生20余名。6年来,先后引进“人事代理”制大学生100余名。人事代理制大学生的引进,缓解了临床一线用人紧张的矛盾,有不少医生已成为科室的骨干。同年,医院派出专门人员到全国各地招纳学科带头人来院担任科室主任,先后从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引进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后8名。“引进一个人才,带活一个学科。”原来比较薄弱的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等专业自引进学科带头人后,短短的二三年时间就有了较高知名度。人才渠道的打通,使医院得到了快速的拓展,一个原来只有300张床位,13个专业科室的小医院,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发展成为拥有900余张床位,50个专业学科的综合性医院。

  医院抓住医疗技术关键紧盯群众的需求,利用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主动接受上海大医院的技术辐射,发展实用型新技术。院党委以微创技术为突破口,瞄准了这一新兴领域,在浙江省内率先成立微创外科中心。从1997年开始,医院一边加强专科人员的外派学习培训,一边加大微创设备的引进,先后引进了电子喉镜、关节镜、椎间盘镜和钬激光等20余项微创设备,使微创手术几乎囊括了人体的各部位。微创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很快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患者纷至沓来,成了外科系统的“当家”品牌,年手术总量达5000余例,多项技术在国内、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别人没做的我们要第一个做,别人不敢做的我们要创造条件做”,医院把高风险当作挑战,挺身而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高难度手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近6年来,医院在省内首家开展的治疗项目达20余项,在本地区率先开展的多达120余项。高风险赢得的是高回报,在许多老百姓的心目中,有高难手术,就去找武警医院。胸心外科、五官科先后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骨科、呼吸科成为“武警部队医学专科中心”。科技兴医,使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的7年间,医院年收治病人数、手术量翻了两番多,年手术量从不足1500例上升到1万余例。

  二十七年扶贫帮困

  感动了几代嘉禾儿女

  作为部队医院,就要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好事,以特色和优势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已成为医院每个医护人员的一种深入人心的服务理念。

  该院坚持把救死扶伤作为首要责任,只要抢救需要,即使病人身无分文,也要竭尽全力,对一些特困病人伸出援助之手。孤儿小少华大腿严重烫伤,医院为他免费治疗;平湖人阿源因病致瘫、致贫,医院为他减免大部分医药费;无主病人金明被遗弃街头,伤势严重,举目无亲,救护车把他接到医院,全院医务人员为他捐款,使他重获新生……近3年来,医院每年为病人减免各类医疗费用达百万余元。

  该院坚持27年如一日,不断扩大与驻地贫困户的结对帮困活动,从最初的3户增加到近150户,逢年过节给他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平时为他们免费送医送药、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每年费用达50余万元。家住嘉兴的姚文龙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曾动情地说:“我原先的单位破产了,而妻子患癌症十来年了,女儿又在读书,所以生活比较贫困。但是武警浙江总队医院一直都很关心我们,这几年来,不是送来物品,就是送来药品和慰问金。”

  该院不断扩展帮扶范围,先后与100余家卫生院结成协作关系,给予技术帮扶,上门为救护重症伤病员进行“手把手”的业务指导,先后为省内40多家乡镇卫生院培训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在城镇、在乡村,在嘉兴、在省内不知名的小山村,到处留下了军医们扶贫帮困的足迹。

  二十三年下乡义诊

  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

  驻守一地不仅要服务一地,更要为四方百姓谋福利。吮吸着南湖水成长的省武警总队医院,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关爱,驻守一地,服务四方,敬老院、福利院,有他们义诊的身影;驻地特困户、山区困难户,有他们送去的生活用品和药品。他们连续23年下乡义诊,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和拥戴。

  前年“五一”劳动节,该院医疗队送医下乡,从浙北来到浙南,来到天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穿着破烂的山民黄三立背着皮包骨头的儿子,满头大汗地赶过来。孩子已持续高烧一个月了,为了给孩子看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已卖光,可孩子的病却一点也不见好转。听说武警医院前来义诊,黄三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背着10岁的儿子赶了20里山路,来到义诊点。医生马上对孩子进行了诊断,发现他严重贫血,重度营养不良,已处于衰竭状态。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医疗队决定把孩子带回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败血症并导致肝、肾等全身多脏器脓肿。要治好孩子的病,起码需要6000元钱,身无分文的黄三立急得束手无策。“救孩子要紧,所有费用我们承担!”院领导当即表态。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患儿恢复了往日的活蹦乱跳,黄三立道不完的感激之情,反复告诫儿子:“你的命是武警医院给的,等你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德。”当听说父子俩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时,医护人员自发捐款1000多元,黄三立颤抖着双手接过充满爱民情意的捐款,泪水夺眶而出。

  近5年来,医院组织下乡为民义诊160余次,受益者达3万余人,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护人才600余人,免费为农民提供药品百万余元。所到之处,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二十五年服务基层

  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

  

  每季度或一个工作阶段,武警浙江总队医院都要从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抽调人员,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全省各地边远中队和哨所巡诊,了解官兵的饮食、生活情况,排除疾病隐患,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广大基层官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地降低了官兵的发病率,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

  2002年,何文南院长带领医疗队下基层巡诊时,了解到“两劳”部队官兵医疗费严重不足,回来后立即召开常委会,决定每年给“两劳”部队2000多名官兵每人增加一份标准医疗费。有一次,他们到几个边远中队走访,发现这些基层中队离支队卫生队很远,而且交通极不方便,有的地方甚至连汽车也没通,到支队看病最远的要走上几十里。官兵们平时得了小毛病,为了不影响执勤训练,就自掏腰包到附近的地方医院治疗。了解情况后,该院党委立即拍板,由医院承担这些官兵的外诊费。湖州支队一些偏远的执勤点,一到冬天,官兵们连个洗热水澡的地方也没有,医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专门出资5万元,为他们解决了洗澡难问题。

  “医院发展了,就要更好地为基层官兵健康服务”,这是院长何文南、政委周引忠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尽管医院的医疗任务日益繁重,但他们始终保持“姓军为兵”方向,把为部队健康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据统计,该院每年贴补部队费用达1000余万元,已连续25年担负总队卫生员集训任务,培养出了3000余名政治合格、技术精湛的卫生骨干,为基层官兵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

  该院官兵立足岗位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感人的和谐之歌。

  本报记者 陆永林 通讯员 潘建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17 南湖之畔和谐曲 2007-7-27 浙江日报000172007-07-27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