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旅游休闲
3  4  
PDF 版
· 旅游城市开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旅游城市开化
  浙江旅游金名片

  公众推选活动公示

  书记寄语

  历史的年轮写在开化的脸颊,古老而幽深的丰茂却藏在她身后的大山里。对自己母亲有着怎样的崇敬,对母亲河的源头就有出自心扉的赞美与歌颂。

  在向往与自然森林相亲的当今,在要去“氧吧”享受好空气的眼下,这派浓得化不开的绿色,就是上苍对开化的最佳赐予,这样的福地就是当今人类最艳羡的所在。用著名作家谢鲁渤的话说,开化的绿不是朱自清梅雨潭的那一点绿,开化的绿是渗透到骨子里去的。让我们来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浸浴,酩酊这最美丽的时刻!

  中共开化县委书记:

  县长感言

  “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江源,孜孜不倦地孕育着这方土地的世世代代。开化的绿无处不在,绿色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绿色的山水:开化的森林覆盖率高,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绿色的GDP:加大生态建设,使GDP中的绿色含量不断提高。绿色的城市: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青山绿水,使城市和山水有机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化人民正为展现一个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生态县而不断努力。

  

  开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开

  化

  旅游城市

  一个在中国幸福生活指数极高的“养生天堂”;

  一片沿母亲河溯源而上历史悠远的“原始净土”;

  一扇在华东地区有着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屏障”;

  一座在自然界绝无仅有天然造就的“艺术根雕”。

  “金名片”解读

  钱江之源:它是浙江母亲河的起始点,淳朴、好客的人民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它是战争时期革命家的集结点,曾经无数的英雄们为捍卫国家而在这里创建一支支坚韧不拔的队伍;它是悠久历史写照的发光点,一条十华里长的唐代古驿道,连串着三百多幢徽派风格的明清古建筑,令人叹绝。

  养生天堂:高指数的植被覆盖率和一类标准的水质量,拥有着一片原生态净土,是生物繁衍的理想场所,可谓绿色无处不在。适宜的人居环境,更孕育了开化“长寿之乡”的美誉。

  龙顶之乡:依“中国绿茶金三角”之势,集开化名山之秀、之灵、之气,滋养了佳茗开化龙顶的独特风韵。龙顶名茶在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就被列为朝廷贡品,自1985年以来连续46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并成功突破欧盟绿色壁垒。2000年3月,开化县被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

  根雕佛国:“根”来自山林大自然,“根”更来自人们的心灵,开化根雕是一门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也是一门异想天开的造型艺术,它是自然与艺术相融合的瑰宝。500巨型根雕罗汉打造的根雕佛国,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

  专家点评

  (中国人文旅游学术高峰论坛专家组)

  开化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旅游经济发展,目标是打造浙西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我们在对开化这种做法大加赞赏的同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彰显生态优势。开化最大的旅游资源是生态环境,开化旅游要“显山露水”,可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开发“山村静养”、“森林空疗”等乡村生态休闲养生项目,绿色、古色、红色相结合,卖山水、卖空气、卖文化,营造一种清泉、飞瀑、小溪的清幽环境,展示宁静、淡雅、纯朴的乡村风情。

  二、开发特色产品。开化应在原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重点放在开化城、龙顶茶、钱江源三大产品上。要把开化县城建设为具有生态旅游特色、山城休闲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建造一批休闲度假设施,开发一批休闲项目。紧密结合开化的好水与好茶,让游客在茶园里品茗休闲,观赏茶艺表演。

  三、提高服务品质。以人为中心,发扬开化的纯朴民风,让外地游客到开化旅游有回家的感觉,可培训当地旅游从业人员,打造省内外大学生实习基地,引进大学生到开化实习、工作,树立“小山村、大学生”品牌。

  钱江源风景名胜区:它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大自然神奇的创作,是独具魅力的地方。山高林茂、珍禽异兽、人文历史、天然氧吧,都一一归在其中。雄伟岩奇峭崖险,瀑飞潭碧江源秀,林茂树古山花漫,云涌雾起天象奇。有诗云:“碧水淙淙入海流,钱江千里是源头,老林密树皆天趣,原始风光待客游。”

  景区“金名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旅游休闲 00008 旅游城市开化 2007-7-27 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3;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6;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7;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8;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9;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30;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1;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2;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4;浙江日报000082007-07-27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