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绿色帐篷上的红藏裙
· 有个保安叫小山
· 军歌嘹亮
· 父亲要来驻港部队看我
· 八一诗稿
· 招呼
· 我是一个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招呼
■蒋豫生
  通常情况下,人们不太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我也是如此,但有两类人例外。

  一类是外宾。1959年春我在塘栖中学念初中,学校组织大家去上泗公社参加采茶劳动,十天后返回途中在昭庆寺广场稍作逗留。头一回来到西湖的我,见一辆缓缓驶来的大客车,上面满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外国人,老头老太居多,很觉稀奇。这时,坐在车窗口的两位含笑举手朝我这边挥着,我扭头见四周并无他人,他们是在跟我打招呼,受宠若惊,慌忙间我也举起了手……素昧平生的外国人主动向我这个穿着寒酸的乡村少年招手示意,很使我感动。此后,我每遇外宾,便会微笑着主动朝他们招手。

  再一类是军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一代,自小对解放军有一种由衷的敬慕与热爱。儿时,我就在家近旁驻军的军号声、军歌声中长大。1968年大学毕业去海岛部队锻炼,接受了一年半的再教育。经受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对军人更有一种亲切、亲近感。这么多年来,更是耳闻目睹了哪儿最需要,哪儿有他们;哪儿最艰险,哪儿就有他们。有了他们,我们这座城市这片国土才得以安宁得以发展。他们也是人,也是父母生养的血肉之躯,而且,大都还只是离开父母不久的大孩子。如果说,我对外宾主要是心存友好,那么,对军人则始终是心怀敬意。每每遇到他们,我都会有一种与之招呼的冲动,哪怕只是说声辛苦了!哪怕只是挥挥手或者点点头。

  在我多次与军人招呼的经历中,场面最大的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我被分配在富春江畔山岙间的一家化工厂工作。那天厂里停产,安排大家分班组在树荫下政治学习——也就是读读报,聊聊天。下午三四点钟光景,忽然看见厂前公路上过来一支长长的拉练队伍。高温酷暑下的连日行军,此时战士们都已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不少人走路已一拐一拐。我们跑近去看,也曾参加过部队拉练行军的我向班里的同事提议:我们去送些开水吧!大家都附和,我去宿舍拎了两把热水瓶,带头过去招呼路上的战士:“解放军同志辛苦了,喝口水吧!”战士们纷纷拿出早空了的水壶与茶缸,激动得连声道谢。也许是看到了这里的情况,这时,部队传令就地休息。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厂里其余班组的工人们见状,也都纷纷回宿舍拿来了热水瓶,食堂的工友干脆抬来了大开水桶……这个拥军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事后,省电台还播出了我写的广播稿《拥军爱民谱新歌》。

  与军人招呼场面最小的一次,是两个人的普通对话,发生在前几年杭州一家医院挂号的队伍中。那回,排在我前面的是位身穿迷彩服的年轻战士。我们攀谈起来,先是我问他看什么病?他告诉我是看皮肤病。那是前些日子部队在杭州中东河清淤时染上的。由于一时没有那么多合适的防护用品,战士们热情又很高,都赤了脚捋高裤腿直接跳进沉积了多年的污泥中干活。当时我正好乘车路过见过那个场景,报纸上也作了专门的报道。后来他们中不少人就得了这种皮肤病,即将退伍的他,再来这家较有名气的医院看一回。

  记得我与军人招呼场面最特殊的一次是车上招手。那次,我坐在单位上下班接送的班车上,右边稍前同方向行驶的是一辆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卡车有篷,前后透空,无座位,车上的战士都朝车后站着或蹲着,估计是去哪里执行任务或是执行了任务回去。我想,他们驻守在郊外,没有或少有机会来这座自己守卫的美丽城市游览,只能在这种来去匆匆的行车途中投去一瞥。于是,我拉开车窗,举手向他们示意。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同事有些诧异地问我:“那里面有你认识的?”我回答:“不认识,又都认识。”我要送递的是这座城市一位市民对他们的谢意和敬意。

  很快,只见那辆军车上的战士群中有一只手朝我这边举了起来,马上,第二第三第四只手举起来了,迅即,那边车厢里几乎所有的手都高高举了起来,像一小片手臂的森林。他们不停地朝我这边挥手,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我们就一直这么举着、挥着,直到车子驶出视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招呼 ■蒋豫生 2007-7-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1000297280[A1-章瑞华≈无-无作者≈无-无作者≈B1-章瑞华≈-无编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