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城市
正在迎接
“人的城市化”
· 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十年后的城市
· 欧洲推行“健康城市”
· 8.7亿城市人口没有那么可怕
· 城市化,欲速则不达
· 十年后,我们在怎样的城市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城市
正在迎接
“人的城市化”

  有三个看得见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中国新的城市化进程: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愿望以及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

  这预示着新一轮城市化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城市化”,也就是以城乡劳动力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和权益平等为明显特点的城市化。

  培厚劳动力资本,无论对农民工还是对企业,都是谋求经济长远竞争力,使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获得种种双赢的最佳手段,而这一过程将发生在未来中国的各个城市;同时,在现代生活观念、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新一代农民工,无论他们出生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将以城市生活、城市待遇为依归。

  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正在给“人的城市化”提供有利的环境:户籍制度改革提速、农民工子女教育由所在城市负责、全民社保医保的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受到重视,等等。这些政策表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政策鸿沟”在逐步着手填平,城乡同等待遇的政策共识已经达成。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准备好、并积极促成这个城市化过程?比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资源准备;比如,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准备;比如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劳资关系等观念、制度的准备,等等。

  有专家明确指出,所谓民工荒,实质上是“权益荒”,它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行将结束。农民工在上述方方面面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平等”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地方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终将落脚到中国人的现代化转型。对这样一个有史以来一直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来讲,其机遇与挑战都是倍增的。

  未来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竞争,已经从项目、资金,转向人力资本与制度、技术的竞争,这就是新城市化所昭示的鲜明前景。

  (据《瞭望新闻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中国城市
正在迎接
“人的城市化”
2007-7-26 48256F32002924A648257323001A6A66[无-无作者≈无-无作者≈无-无作者≈B1-余华≈-无编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