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名中医畅谈中医优势
· “寻根之旅”进社区
· 曝光大学生贷款不还引争议
· 新昌农民办起文化节
· 民间书社亮出
“新西湖新十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银行在网上以公告方式催还助学贷款
曝光大学生贷款不还引争议
  本报综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消息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和北京分行近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分别公布了欠款逾期一年的500名和1200名学生名单,这是我国首次以公告的方式催还助学贷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工行:公布名单有据可依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截至目前,国家共累计审查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6万人次,发放贷款约127.7亿人民币,受各种因素影响,欠贷率高达28.4%。

  7月20日,工行广州支行就网上公布违约学生名单一事表示,这次网上公布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名单,主要是借款人离开学校后没有按《借款合同》的约定与工行确定新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主动按期还款,并经银行发送催收信函和采取电话、短信等催收方式后仍未取得联系,而且贷款逾期一年不归还的借款人。

  银行称,公布名单是有根有据的。其一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中银行在媒体上公布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网络公布。第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的通知》中要求:为有效防范助学贷款风险,各经办银行应以学校为单位,在公开报刊等信息媒体上公布助学贷款违约情况,对不讲信用的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公开曝光。第三,工商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助学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当借款人逾期不还贷款的,工商银行有权公告其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

  大学生欠贷三大原因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欠钱不还,这在我们发放助学贷款之初是想象不到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工行北京分行个贷中心穆经理这样说。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笔助学贷款都在7000元以上,但还款可视就业情况,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平均每月的还款额只需200多元。

  工行广东分行的魏先生分析了学生欠款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信用意识薄弱。为尽快拿钱,许多学生签协议时不看条款,误以为助学贷款就是助学金,是国家给的补贴不用还。

  二是毕业生流动性大。“来借款的学生很多连手机都没有,协议上留下的都是宿舍电话。”许多学生毕业后就失去联系,而银行不可能一个一个地上门催款。“许多学生并不是恶意欠款的,只要联系上了,一般都还是还”。

  三是就业状况确实很糟糕,难以还款。

  学生观点:理解银行行为

  对于工行此举,有人表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公布个人姓名尚且可以接受,但连身份证都要被曝光,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糟了!”不过更多助学贷款的学生对银行行为表示理解,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诚信,就应该受到监督。

  一位已工作了一年、正按合同归还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认为,银行推行“黑名单”公示的方式大可不必。他说,目前国家四大银行都建立了一个“征信系统”,对于欠贷大学生,如果累计3次没有存钱进去,银行就会自动将此信息写入系统,列入黑名单的,这样,不诚信的学生将来买房买车都会受到影响。事实上,这样的监控力度已经很大了。

  但很多大学生对工行的行为表示理解,“银行也要承担风险的,而且它公布也是有根据的。”大学生是借国家钱读书,在拥有支付能力之后怎么能够不还呢?这在良心上过不去,有点知恩不报的感觉。另一方面,既然当初与银行签订协议,这就表示自己已经考虑到守约的信心和还款能力。如果有赖账的主观倾向而明知故犯,就说明你失信了。“读大学这么久没有学会诚信,白学了”。

  也有学生呼吁,银行在公布之前应该作调查核实:对于那些有明显主观赖账行为的学生应该公布。但是,对于实在有还款困难、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应该公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让他们的自尊和将来的就业可能有更坏的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9 曝光大学生贷款不还引争议 2007-7-26 浙江日报000092007-07-26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