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里程,以及两万多个天然湖泊,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
在暴利的驱动下,目前部分沿海地区及内河、内湖的水下文物遭到了盗捞和哄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考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陆续在福建、广东沿海及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始了水下文物调查,发现了100余处水下文物遗址线索。
今年5月,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对位于远海的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与此同时还分别对华光礁、玉琢礁、北礁等海域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新发现沉船遗址10处。去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西沙群岛的北礁沉船成为我国第一个水下“国保”。
据介绍,目前对于水下沉船遗址的保护有三种方式:整体打捞沉船、抢救性打捞沉船中的可移动文物,以及完全不惊扰的原址保护。
水下考古对人员和技术有着特殊要求。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将声呐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运用于水下文物的调查和考古中。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