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急救站首次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
· 万人空巷闹“大暑”
· 星级的哥学英语
· “孪生书” 爱心书
· 一司机指控京石高速收费违法违规
· 防暑降温条例“暂行”了47年
· “阳光驿站”:为智障者带来阳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群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成年“孩子”,原本足不出户。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出了家门——
“阳光驿站”:为智障者带来阳光
本报记者 苏晓春 江东区报道组 陈伟奋
  “姐姐,请坐。”当笔者走进宁波市江东区东柳街道“阳光驿站”时,智残小伙小毛(化名)起身让座。几个月前,他整日闭门不出,经常乱发脾气。现在他妈妈逢人便讲:“孩子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懂事多了。”

  “阳光驿站”的肖宝珠告诉我们,这个智障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今年1月开始运行的,工作人员都是退休的社区干部,9名智残青年最大的36岁,最小的20岁。由于长期呆在家里、不接触社会,许多人性格越来越古怪、语言举止也越来越迟钝,刚来时有的连走路都要人扶,有的干脆就捂着脸不看人。“阳光驿站”为此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像做手工、画画、写字、唱歌以及一些在器械上的肢体训练等。肖宝珠阿姨说:“你别看他们做手工好像很悠闲,实际上是通过手部活动来刺激脑神经,增进动作的协调性。”

  依依(化名)已经21岁,却不会数数、不识字。自从融入“阳光驿站”这个大家庭后,她脸上笑容多了,做事也麻利了不少。每天早上,她就穿戴整齐,催着妈妈送她来“上班”。“孩子变化太大了,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依依妈妈至今还记得几个星期前,女儿第一次开口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当时她感动得泪流满面。“十几年前我就渴望她唱这首歌,现在终于听到了。”依依妈妈摸着女儿的头发,眼眶又忍不住红了。“依依最棒!”不知是安慰妈妈还是鼓励自己,依依马上向笔者翘起了大拇指。

  “感谢‘阳光驿站’,把我家解放出来了。”肖师傅感激地说。21年前,妻子产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却都是二等智残。为了照看孩子,肖师傅十年都没法工作,原来就不富裕的家里更加困难。听说街道开办了 “阳光驿站”后,就赶紧把双胞胎儿子送来了。“真当好!我这个当爹的也有盼头了。”肖师傅高兴地说:“两个儿子全托后,我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更让他欣慰的是,双胞胎康复得很好,过几个月就要考虑送兄弟俩去福利工厂。

  从去年开始,东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将“阳光驿站”的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将原先准备用于社区办公的近500平方米用房腾出,并投入近30万元用于装修和购买康复设备、生活设施。区残联除了给8万元资金补助外,还给入托这里的智残青年每人发了医疗救助卡,每年都会往卡里发500元救助金。

  从成立之初,“阳光驿站”就成为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平台。医生、律师、老师、学生、居民……走进这充满阳光的驿站,为他们送去温暖。

  “阳光驿站”的工作人员还借助志愿者当中医务工作者较多的便利,为街道里的其他200多位残疾人提供每周免费康复训练。驿站还在志愿者当中成立了一支上门服务队伍,专门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肢体残疾人提供代买、代烧、清理卫生、洗涤衣被等家政服务和洗澡理发、陪同看病等护理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阳光驿站’的智障残疾人走出去,把服务和关怀送到残疾人家中。”肖宝珠满怀信心地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阳光驿站”:为智障者带来阳光 本报记者 苏晓春 江东区报道组 陈伟奋 2007-7-24 48256F32002924A6482573210034925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