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为此次展览增色不少。
序厅运用了折幕投影,展示了我军的现代化进程;“联合作战”和“经典军事影片集锦”中使用了20倍增益高清投影屏幕,使人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中。
一个名为“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的立体地图,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个指挥平台更像是一台液晶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着长沙市的卫星图。讲解员用手指轻轻一点,指挥平台上星星点点的街道和房屋顿时拉近放大。随着手指触摸方向的改变,屏幕上的视角也跟着转变,甚至可以做到360度旋转。讲解员说,这套系统可以通过360度的角度转换,满足协作讨论的需求。同时,参加讨论者还可以各自挑选一种颜色,在屏幕上作标注。另外,这套系统还可以输入很多外来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据介绍,这套系统是刚刚研制出来的,也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它不但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很大用途,在交通、水利、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功用。
在展厅的另一处模拟丘陵地形上,一个吸尘器大小、外形像小坦克模样的机器人正在奋力地爬坡。“这个小机器人全称叫‘机器人作战平台’,别看它身材小,作用可大着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机器人是去年9月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从设想到完成仅用了七八个月。
“我们是通过计算机对它进行无线遥控,最远遥控距离可达5公里。”工作人员介绍,它能轻松地跨上35厘米高的平台,越过40厘米宽的沟壑,可通过的最大坡度达45度。另外,它的头顶和两侧共有3个高清晰摄像头。
“它时而是医生,时而又是战士。”工作人员说,“举个例子,当地震发生,需要在危房里搜索伤员时,它可以通过摄像头快速搜索伤员,判断受伤人员的伤势、状态,并开展救援工作。而在发生巷战时,加装了武器设备的机器人可以马上投入战斗。”
去年在“长征展”中运用互动感应系统营造的红军战士爬雪山的场景,曾经感动了无数参观者。这次展览组委会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把1998年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景观搬到了展厅。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共同营造下,满天大雨倾泻而下,远处洪水正突破堤坝喷涌而出。场景右侧几名抗洪战士正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打桩,抢筑堤坝。左侧一名战士正把一个落水的孩子高高举起。这些逼真的场景,让观者想起,9年前抗洪抢险时那些感人至深的场面。
(本版文字、照片均据新华社、《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