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导游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单纯自己看和在导游的引导下边听边看,那效果绝对不同。听一场好的讲解,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而且能起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等多方面的作用。
要使导游的讲解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看导游对谁讲和怎么讲了,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因人而异。这样说可是有根据的: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主讲嘉宾,年仅36岁的女导游赵英健在清东陵的讲解不下千余次,可每次的导游词都不雷同,对机关公务人员,她以正史为主,讲康熙皇帝的廉洁治吏,评雍正王朝的功过是非;接待百姓旅游团,她结合正在热播的清宫题材的影视作品,为“因下嫁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葬入皇家陵寝”的孝庄皇后正名,为“砍去丽妃手脚装入瓦罐”的慈禧平反;对小朋友,“还珠格格其人”、“香妃的故事”便成了主讲的内容。难怪,她的讲解竟让游客着迷,进而使整个旅游进入佳境,以至被《百家讲坛》“发现”,成就了她的精彩讲座。
这种讲解内容的变化实际是因材施教在旅游业界的具体体现,导游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兴趣和不同层次人群的接受能力,设法使自己的讲解能合游客的胃口,称游客的心,这是对游客的尊重和对游客至上服务观念透彻理解的体现,更是对以人为本在旅游活动中的生动诠释,让游客从藏品、陈列和讲解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关怀和体贴。
“看人下菜碟”只是借用过来的比较形象的说法,要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对导游来说,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积累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之上的,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和苦功夫。也正是这位赵英健,她深知:“无知的人是不配守护这宁静、辽阔、蕴藏深厚的文化遗产的,是无法担起传承中华民族历史的重任的,是得不到别人尊重的。”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她靠着“粘”、“蹲”和“磨”的精神与毅力把自己“修炼”成一名“清史专家”,并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流动”起来,从而产生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旅游讲解要做到有特色,有风格,因人而异,是游客的一种潜在要求,而能够改变千人一面的讲解内容,真正做到量体裁衣,看菜下饭,则需要一个长期坚持、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对导游是如此,对其他各行各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全方位地提高讲解水平的要求不过分,这是旅游的“题中应有之义”,相信会引起旅游部门的重视并提上重要议程,从而把旅游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王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