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建德泉山村的白莲,名气很大。
五六年前,大概是慕名前往的人多了,莲乡人动起了搞旅游开发的念头,推出了“十里荷花”景点,深受各大媒体和游客的追捧,莲乡因此也就更加闹猛了。
到莲乡赏荷,好友已相约很多次,但每次总找个借口逃避。不是我不愿意,也不是不想,实在是怕打碎了内心深处对凌波仙子的那份完美遐想。
今夏,荷花盛开的季节又一次来临,既因为工作的需要,又实在逃脱不掉友人的盛情,我只得带着土人的脑壳去一亲莲乡的芳泽。
清晨,我们一行五人从新安江出发,驶过兰溪诸葛八卦村,右拐约行二三里,就见一座牌坊。信步走过牌坊,我们便一脚踏进了莲乡。
雨后清晨的田野,空气格外清新,迎面吹来的微风夹带着阵阵清香,沁人肺腑。迎着荷香,我们缓步向前。穿过一个小山村,走上一座小山岗,连绵无际的千亩荷田——泉山村“十里荷花”长廊就这样冷不丁地呈现在面前。
据史料记载,这里的白莲栽培历史最早起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这里的白莲被列为贡品。
每年六至九月,带着泥土芬芳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绵延数十里,气势磅礴。置身花海,仿佛来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三五成群的游人在这里观花、摘花、采莲、尝莲,其乐融融。
站在小山岗上,眼观十里荷塘,迎面吹来的清风亲吻过十里碧波,带着淡淡的清香,让我通体舒畅。碧波里或隐或显的采莲少女,于不经意间,惊起白鹭一片。这一刻,乡村野趣从内心深处油然升起,连我这个不合格的游人都情不自禁地体味到些许赏荷的异趣来了。
自古以来,荷花一直是人们的老朋友,尤其是历代文人雅士,对荷可谓情有独钟。古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今有朱自清的《河塘月色》。周公那句千古绝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花中君子的高贵品质;朱氏“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写尽了花中仙子的曼妙风情。
从周公的珠玑中,我懂得了荷花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在朱氏的描述里,我体会了月下赏荷的异韵。但从历代文人雅士的字里行间,我推测他们赏过的荷塘也就一小块而已,而我面对的,既有一块方糖似的单体荷塘,又有十里荷花延绵不绝的壮美。更何况烈日下赏荷也别有一番月下没有的异趣。
(何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