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叶晖 通讯员 贺军 倪中勇) 三门县城一家大酒店的采购部经理,日前专程来到沿赤乡富达果蔬专业合作社,与该合作社签订了一份今年刚刚试种成功的高档蔬菜黄秋葵购销合同。合作社主任方道会开心地说:“自从花了200元钱在三门县城做了2幅黄秋葵蔬菜宣传横幅,短短四五天时间,我们就与10多家酒店和菜贩签订了购销合同。”
像方道会一样, 时下在三门县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横幅、广告牌等媒体与载体,为自家地里种出的新特名优农产品做广告。该县海游镇丝瓜种植大户王永法说:“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做广告,我们种出的农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去做广告?以前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吃的就是‘不吆喝’的亏。”王永法告诉记者,他种植的5亩丝瓜,就是靠报纸和电视广告宣传,丝瓜不但销往台州各地,还卖到了宁波等地。
据了解,过去三门大部分农民只顾埋头生产优质果蔬、良种畜禽,不懂得如何去拓展市场,结果导致销售市场狭窄,产品流通缓慢,贻误了许多商机。在尝到几次做广告的甜头后,农民们渐渐悟出一个道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更要勤“吆喝”。
于是,他们纷纷借助各种载体和当地媒体为农产品做宣传,走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经营路子,掀起了一股给农产品做广告的热潮:搬上荧屏、登上报纸、载上网络、画上广告牌……农民自掏腰包做的各类农产品广告开始崭露头角,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民自掏腰包投入做广告的资金,平均每月超过10万元,为农民创业增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门县蛇蟠乡任时好等十几位养殖、贩销户,自掏腰包,通过在宁波、上海等地做广告,合作打出“三门湾蛇蟠岛缢蛏”品牌,蛏子不但畅销各大中城市,还卖到了香港市场,这两年年销量都在50吨上下。任时好说:“过去我们的蛏子大多卖给当地市场,价格也上不去,现在我们的蛇蟠岛缢蛏名气大了,价格高了,也特别好卖了,做广告的钱自然就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