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撒落在闹市区的
14万元现金分文不少
· 我省大学生志愿者
热情参与农民“种文化”活动
· 独居老人安全如何保证
· 亮出我们的田野实践方案
· 5万募捐箱
将“穿上”电子“衣”
· 为革命老区低保户换上节能灯
· 魏举昌同志逝世
· 岂能如此纳凉
· 船主倒扣舱底 民警江中救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4所高校56支团队奔赴农村开展新型暑期社会实践
我省大学生志愿者
热情参与农民“种文化”活动

  本报杭州7月11日讯 (记者 陈扬渲) 正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农民“种文化”活动又有了一批“好帮手”。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校园BBS》栏目日前招募帮助农民“种文化”的志愿者,大学生们纷纷报名参加。目前,14所高校的56支团队正在陆续奔赴各地,参与到农民“种文化”活动中。他们将发挥大学生特长,帮助农民开展文体活动。

  6月25日,招募大学生“种文化”志愿者的消息引起了各高校大学生的关注,他们纷纷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在线发帖等方式报名,本报编辑部的电话成了一条热线。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大三学生沈强法说,以前就在报上看过“种文化”的相关报道,浙江日报开展的大学生“种文化”志愿者活动,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服务农民的好机会。

  号召大学生参与“种文化”活动,得到了各高校宣传部、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一致响应。浙江大学共组织了10余支队伍报名参加,浙大团委社会实践指导中心主任江雪梅说,让大学生帮助农民“种文化”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育人的载体,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能让大学生走进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和民情。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看到本报的“招募令”后,组织了5支队伍共28位同学,将分赴桐庐、淳安、温岭、德清、玉环帮农民“种文化”。人文学院学生辅导员阮小波说:“以前有的社会实践浮于表面,而这次通过发挥各自的特长、为农民群众出出点子,帮助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能让学生在农村收获触动、震撼,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自我。”

  目前,首批56支大学生团队和结对村名单已经在网上公布,各个团队根据结对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实践创意方案。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民间美术研究协会的同学们将分赴临海和普陀帮农民“种文化”,临海市的张家渡村有剪纸传统,协会特地招募了几位擅长剪纸的同学。

  一些大学生团队已经奔赴农村,帮助农民“种文化”。在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上,已有5支团队开通了博客,发布他们的“种文化”日志,有的和农民一起开展文娱活动,有的调查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还有的为挖掘地方文化产品出谋划策。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支团队,7月2日就开赴金东区曹宅镇,他们用DV记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7月6日晚,大学生和当地文艺骨干一起在杜宅村为农民演出,同时,大学生们还利用自身特长,对农民文艺骨干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辅导。

  团队负责人李敏说,帮助农民“种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他们打算在当地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长期对农民提供指导和帮助。

  

  编后:《校园BBS》栏目(http://bw.zjol.com.cn/07bw/xybbs/index.shtml)已开设了“我帮农民‘种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博客区,在这个博客里,大学生朋友可以写下在帮农民“种文化”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留下与农民朋友一起“种文化”的画面、视频。这是一个全面展示帮农民“种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大家可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随时、全程展示大家在这个火热的夏日里所做的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将随时关注各团队的实践进展,并予以跟踪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我省大学生志愿者
热情参与农民“种文化”活动
2007-7-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15003E24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