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社会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网恋的幸福与痛苦,继续PK
· 婚后,还用QQ说爱你
· 都是歌声惹的祸
· 入选“2007世界十大和谐乡村”的还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婚后,还用QQ说爱你
■陈亦权
  我从1999年开始用网络投稿,常常用“静修斋主”的笔名做诗歌署名。后来有次诗报开出一个版面搞了个《诗友交流专版》,刊发一些活跃作者的照片、简介以及各种联系方式,我当然不愿意错过这个结识更多笔友的机会。

  不久后的一天,一个叫“柯水流兰”的女网友请求加我为好友,确定后她发了个偷笑的表情说:“静修斋主?我还以为是个迂腐的糟老头呢!没有想到原来是个小帅哥啊!”……在那次的聊天中,我知道了柯水流兰原来就是诗报上偶尔出现过的“曹巧梅”。

  她是我们邻市衢州的,或许是因为半个老乡而且同样是诗歌爱好者的缘故吧,我和她聊得特别好。她的网名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柯”是衢州的简称,而“兰”则是我的所在的小城兰溪,连贯起来就是衢州的水流到兰溪(钱塘江是从衢州起源,流经兰溪、富阳、杭州,最后汇入东海的)。我隐隐地觉得“流兰”两个字在冥冥中似乎暗示着什么。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和柯水流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网络联系。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聊天只是一种志趣相投的亲近感,到后来,我经常还没来得及打开电脑登陆QQ,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紧张激动。我意识到,我网恋了!

  2001年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在衢州当地还算有些名望的业余诗人,有次他邀请我去参加他们那边的一个民间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朗诵会的前一天,我很委婉地问柯水流兰:“你能去参加朗诵会吗?”柯水流兰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在第二天,我们有了成为网友两年多来的第一次见面。

  诗会安排在衢州的一个酒店会议厅里举行,在会议厅门口,我见到了柯水流兰,她很文静,雪肤秀发,穿着一套浅蓝色的连衣裙,显得无限自然和清纯,整个人的形象与柯水流兰这个网名一样恬静文雅。那天,我自告奋勇地走上前台朗诵了一首即兴写给柯水流兰的诗歌。

  我们的这次见面,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是“碰面”。因为诗会一结束,我们就在一种莫名的犹豫中轻声互说再见,我犹豫的原因是我害怕她将我定性为“网络猎人”,而至于她的犹豫,我就不能断其原因了。

  回到家后,为了动员一个诗歌爱好者动笔写诗,我说:“写了,就有可能写出好诗,不写,则永远写不出好诗!”蓦然间,我突然心里一怔。同样的道理,说出心里话,则有成功的可能,永远不说,就永远不可能!当天晚上,我试探性地对柯水流兰说:“你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吗?”她回复说:“网络里确实有假,但最悲哀的是在网络上产生真感情的人因此而不敢把真感情说出口……”我没有想到她竟然有和我一模一样的想法,我激动地在QQ聊天窗里打出一句话发送过去——“我想,我喜欢上你了!”更加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柯水流兰竟然直接回复说:“我知道!因为这句话正是我一直想说的,又或者说是我一直在等待的!”

  三个月后,我来到柯水流兰所在的城市——衢州。一年之后,我们相依着走进婚姻的殿堂,定居兰溪。

  我们诞生于网络的爱情在现实中发着平淡却又真切的幸福之光。到今天,我和柯水流兰已经结婚5年了,儿子也已经3岁。我在每天早上上网浏览新帖子或是整理稿子之前,总会先点开正在厨房忙于烧早饭的妻子的QQ发个信息:“流兰妹妹,我爱你!”而当我晚上回到家中,我的QQ里又总会出现妻子的回复留言:“我也爱你,斋主!”

  在我即将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点开已经进入梦乡的妻子的QQ发过去一条信息:让我们将网恋进行到底……

  

  主持点评:

  幸福的网恋故事都是相似的。这篇文章入选的点在于,男女主人公,都曾因为网络的虚拟性,怀疑网络情感在现实中的生存力,不过,最终,他们突破了这道网络与现实的障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社会周刊·调查 00014 婚后,还用QQ说爱你 ■陈亦权 2007-7-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0D001AD0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