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社会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每月千人排队上节目
· 《心灵花园》,你不知道的故事
· 面具戴还是不戴
· 教你有话就会说出来
· 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
· 希望《心灵花园》有一天关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面具戴还是不戴
  《心灵花园》火了,然而随着节目的热播,质疑声也接踵而来。一边有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个节目过于追求案例的戏剧性,注重讲故事而淡化了心理分析的色彩,另一边又有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性提出怀疑,甚至有人说节目组花钱雇人作嘉宾演故事。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要绝对尊重个人隐私,而电视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却一定要把个人隐私公之于众。处理好这两个矛盾体着实让节目组为难。

  心理咨询师周秋华说,当她觉得当事人的问题不适合在电视中曝光,就会想方设法在电话里帮他疏导,建议他到心理咨询室来,尽量让他放弃在电视中曝光的想法。

  在节目录制现场,记者看到每个当事人在开始走进演播厅之前,工作人员都要找他谈话。谈话的内容包括:签署一份保证书,保证接下来在电视上讲述的都是真实的;隐去真名,征求使用一个化名;要求当事人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佩戴面具;对当事人的声音进行后期失真处理等等。

  有不少当事人拍着胸脯说,“我理直气壮,干吗要遮遮掩掩戴面具,要求毫不掩饰地面对观众。”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包括张怡筠,都会尽量劝服当事人戴上面具。

  “如果纯粹从收视率考虑,我们完全有条件把面具摘掉,但是,我们做的是一档专业的心理访谈节目,通过媒体传播之后很多结果是很难预料的,当事人有可能受到各种干扰,我们必须为当事人考虑。”

  采访中,张怡筠还说起前段时间节目组遇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强烈要求上节目,因为她在家里遭受继父强暴,亲生母亲对这件事情视若无睹,绝望之下她希望通过《心灵花园》寻求帮助。“凭这样的故事情节,这绝对可以创下一个很高的收视率啊,但是你想,如果这个女孩子上了电视,大家都知道了在她成长过程中的这个遭遇,这个女孩子很有可能一辈子走不出这个阴影,这些我们必须为她提前考虑到。”最终的结果让张怡筠感到欣慰,节目组空前一致地决定不做这个案例,还通过私下心理咨询和法律手段帮助了这个女孩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社会周刊·社会 00013 面具戴还是不戴 2007-7-12 浙江日报000132007-07-12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