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舟山7月10日电(通讯员 林上军 胡捷 记者 谢国平) 当14岁的东海小学学生叶俞丰填写登记表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现场报名的唯一学员。到今天为止,算上电话报名的两人,第一期舟山渔民号子培训班仅有3人报名,而组织者原先的计划是招收20名学员。
举办渔民号子培训班起因于一次民歌比赛。在今年5月举行的首届浙江省原生态民歌大赛入围赛中,来自嵊泗县菜园镇的渔民洪国强、洪国壮两兄弟以一曲舟山渔歌《拔篷号子》,夺得冠军。然而在6月举行的舟山民间艺人收徒仪式上,洪氏兄弟居然收不到徒弟。舟山市群艺馆和舟山网决定联合举办免费培训班,只要是33周岁以下的男性青年,有一定音准,即使没有学过唱歌的青年人也可参加。
组织者先后两次在舟山闹市设点接受现场和电话报名,然而响应者寥寥。文化部门人士分析认为,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唱渔民号子是件很专业的事情,所以望而却步; “其实,演唱舟山渔民号子的门槛并不高。它的发声方式等与通俗和摇滚等唱法差不多,一般人都能学。”市群艺馆馆长杨翎说。也有可能年轻人觉得渔民号子有点“土”而不感兴趣。
据介绍,渔民号子融入了舟山的方言,有语言特点、个性和文化价值,其原始的、饱含自然质感的声音,充分表达出粗犷、豪放的大海气质,几近达到令人震撼。
“这种‘大海的声音’ 不能就此消逝,断绝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杨翎认为,我们各级文化部门每二年举办以本土音乐为主的文艺汇演,也非常重视渔民歌的整编、创作及相关活动的展开。但具有原生态唱法的优秀的青年号子手还是没有出现。“现在全国青歌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多为山区的原生态山歌、小调,几乎没有听到过具有沿海地区特色的渔民号子。渔民号子应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据透露,舟山市将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渔民号子邀请赛,并正在筹备将舟山渔民号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该市计划筹建民间性质的“非遗”蓝色义工队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专家、热心人加入到自愿者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