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 纪念粟裕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杭举行
· 宁波江东区两千“租农”“牌农”改行
· 挑灯默锲传心印
· 农村自办5桌以上聚餐要申报
· 高校新生要按班级住宿
原则上不许在校外租房
· 免费茶水 滴滴辛苦
· 省政府召开第九十七次常务会议
· 网友热议“大营救”
铁路专家释内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昔靠租金谋生 今以创业为乐
宁波江东区两千“租农”“牌农”改行
  本报讯 (记者 张品方 陈醉 江东区报道组 陈伟奋) 福明家园是宁波市江东区以拆迁户为居住对象的新社区,一向冷冷清清的社区活动室如今变得热闹起来。过去以出租房子为业、以打牌打发日子的“租农”、“牌农”们,因为有了新的工作,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在这个活动室里开起了交流工作心得的“沙龙”。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区绝大部分“租农”、“牌农”开始“洗手”上班,人数达2000多名。

  “租农”、“牌农”改行上班,是江东区城市化向纵深拓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江东区所有行政村全部撤村改居,2万多名农村居民全部成了“新市民”。凭借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一部分“新市民”靠房屋出租和村级经济的股份分红收入过活,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平常打牌消磨时光,不愿意就业。区领导认为,城市化不是村庄换块牌子、居民换个户口本子那么简单,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迫切需要引导“租农”、“牌农”参与就业,在就业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不少社区组织“老市民”牵手“新市民”活动,通过对话和交流,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同时社区设立各种义务岗位,让一些“新市民”在就业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就业愿望。宁波陆嘉家园社区的王惠勇,现在在一家公司当保安,他说:“阿拉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福利和租金收入,经济上一点不用发愁,以前从不考虑就业,只是安心在家里打牌。现在懂得了,工作中不仅有赚钱的快乐,还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针对“新市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等状况,江东区有关部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市民”的就业能力。有关部门还把培训点直接设在社区,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培训。38岁的王雅玲过去苦于没有技能,一直不敢到外面求职,经过多项技能培训后,找工作有了底气,现在她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员工。

  告别“租农”、“牌农”生活,一些“新市民”享受到自主创业的快乐。傅燕萍姐妹俩参加了再就业剪裁培训班后,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型针织厂,年收入12万元以上。傅燕萍开心地说:“我们的员工大多是过去的‘牌友’、‘麻友’,现在都以工作为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宁波江东区两千“租农”“牌农”改行 2007-7-7 48256F32002924A64825730F002647C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