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 纪念粟裕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杭举行
· 宁波江东区两千“租农”“牌农”改行
· 挑灯默锲传心印
· 农村自办5桌以上聚餐要申报
· 高校新生要按班级住宿
原则上不许在校外租房
· 免费茶水 滴滴辛苦
· 省政府召开第九十七次常务会议
· 网友热议“大营救”
铁路专家释内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免费茶水 滴滴辛苦
本报记者 余 勤 通讯员 钱国英 廖小清
  在往年的老地方,免费凉茶摊又悄然登场。7月5日,记者在杭州天城路、秋涛路之间的横路上,看到天城社区的免费凉茶摊前格外热闹:一位外地来杭的务工青年“咕嘟咕嘟”喝完了一杯茶:“这茶解渴。”踏三轮车的老彭老远就打招呼:“王大妈,今天我又来喝茶了。”他是废品收购员,每天这时候过来喝杯茶。还有不少过路的外地人,过来歇口气,喝杯茶,临走时说:“杭州人心肠可真好!”看着他们喝得痛快带劲,摆茶摊的老人们笑得非常开心。

  这个凉茶摊离火车东站不远,已经摆了5年。茶摊显得因陋就简:烧着开水壶的煤炉边上,放着石凳,上面搁着4只盛满茶水的搪瓷桶,一旁还有3只消毒水桶,专给茶杯消毒。不管天有多热,老人总是在早上6点“开张”,到下午5点收摊。

  今天轮到单建芬大妈值班。清晨5点不到,她就起床了,第一桩事就是把煤炉发旺,然后一壶接一壶地烧水。她把滚烫的开水倒入四只特大号的搪瓷桶里,再将特制的茶包浸泡其中,除了好茶叶,还要放进“六月霜”、“白菊花”等中草药,喝了清热败火。不到6点钟,社区里的陈金根大伯、黄桂凤大妈和王惠玲大妈都赶到茶摊,帮着早起的单建芬大妈张罗开了。老人们的脸上挂满汗珠。(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据介绍,一个夏天,茶摊要烧掉3000斤煤饼,平均每天要烧500斤水。老人说,泡茶的茶叶都是居民你送一点、我带一点,大家凑起来的“百家茶”,究竟一年要用多少斤,谁也算不清。

  这个茶摊最早是濮家新村的王惠玲大妈发起的。令人钦佩的是,今年茶摊的主人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80多岁王忠福烧了3年茶水,今年“退”了下来,50多岁的单建芬接上了班;70来岁的张来宝搬不动茶桶了,60岁的陈金根顶了上去。现在,义务烧茶的老人还有15人。他们没有任何回报,还要自己掏钱买茶叶、买煤饼。可他们说,只要条件允许,这个免费的茶摊将一直为行人提供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免费茶水 滴滴辛苦 本报记者 余 勤 通讯员 钱国英 廖小清 2007-7-7 48256F32002924A64825730F002C92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