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努力为浙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贡献
· 既看书
又乘凉
· 整治非法用工 打击违法犯罪
· 为民办实事,群众就会记住他
· 我省大学生出征大运会
· 空调,温度设置在26℃了吗?
· 巨幅狂草《老子·五千言》创中国书坛纪录
· 我省用价格杠杆推动节能减排
· 阳光七星 七月行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民办实事,群众就会记住他
临海上游村群众以离休干部王曰兴的名字命名千亩杨梅林
  本报讯 (记者 洪卫 临海市报道组 周桂林) 日前,在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2000亩的杨梅林中,村民们立起了一块题为“曰兴林”的石碑。村支书宋代兵告诉我们:“为纪念心系家乡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王曰兴,我们在‘七一’前召开了村民大会,全体村民投票一致同意将千亩杨梅林命名为‘曰兴林’。”

  看着满山的杨梅林,上游村的老支书王曰能说:“这些山林原来都是长满杂草的茅柴山,正是王曰兴提出了‘在山靠山,发展水果’的思路,动员村民们栽种杨梅,如今,茅柴山变成了黄金山、万宝山。”据了解,目前全村杨梅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年产值近1600万元,全村村民种水果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

  王曰兴是上游村人,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6月入党,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曾任临海县农业局副局长。1989年,王曰兴离休后,看到家乡上游村的落后面貌,他毅然决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家乡群众,让家乡的茅柴山变为村民致富的黄金山。在他的牵头下,村里先后召开了8次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作出了发展水果业共走致富路的决策。当时,村民们缺少资金,王曰兴筹集了3万元资金,帮助全村群众种下了2万株杨梅苗,使家家都种上了杨梅。2003年,王曰兴因积劳成疾过世,全村群众总想用一定的方式来纪念这位致富带头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村里的杨梅林命名为“曰兴林”,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为民办实事,群众就会记住他 2007-7-7 48256F32002924A64825731000495662 2